月經暢,身體壯
經前羊肉溫陽 經后雞湯進補
從14歲左右初潮,到49歲上下絕經,女性一生約有35年與月經為伴,之間只有在妊娠、哺乳期會生理性中斷。可以說,月經是女性獨有的健康風向標。
月經的周期性取決于女性身體陰陽消長的動態平衡。月經期,陽盛極而化陰,如果平時身體失衡,就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經后期,陰長而陽消,女性多安靜、嫻雅。隨著氣血漸漸旺盛,白帶開始增多,清澈明晰,性欲增加。若陰血不足,則白帶稀少;如體內偏熱,則帶下黃稠。到了排卵期,陰極而生陽,如果氣血不足或有澀滯,則磕磕絆絆,不能順利轉化,會出現異常出血、排卵疼痛、腰酸下墜等問題。經前期,陽漸長,氣血上行,女性常出現心浮氣躁、手腳發脹。如果體內有火,面部或前胸后背就會長痤瘡;若肝火上沖,則出現偏頭痛、煩躁易怒;脈絡不暢則表現為乳房脹痛怕碰。直到陽極化陰,氣血驟然下聚子宮,經血再次來臨。
由此可見,女性月經的周期、量、色異常以及前后伴隨的癥狀都是陰陽消長轉化中的問題造成的。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充分意識到身體發生了故障,或不足、或過剩、或阻塞、或失衡,需要及時糾正。中醫的治療是補充缺失,祛除多余,通暢脈道,平衡內外、上下、左右,使陰陽互根互用的運行趨于圓順,如陰陽魚圖一般。
女性月經的保健要訣就是“順其自然”。月經期,陽化陰,多休息調養;排卵期,陰轉陽,增加運動有助于排卵。由于這兩個階段變動明顯,要避免起居不規律、寒熱無節制、飲食欠均衡。月經前后,順其陰生陽長,可以適當增加調補。經前期,陽漸生,適當多吃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蔥蒜等;經后期,陰漸長,可進補雞湯、排骨,多吃百合、山藥、大棗等。當然調補要適度,不能偏頗。
脾胃和,臉色好
脾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則氣血旺盛,容光煥發。反之,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皮膚無光澤。因此,現代女性若要靚麗有神,應從調理脾胃做起。
專家介紹,脾胃虛弱的女性很常見,她們往往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斑點叢生、皺紋累累,辨證多為脾胃氣虛和脾陽虛。氣虛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面色萎黃;脾陽虛則胃腹冷痛。一般血虛、血熱等問題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所以女性要注意益氣、養血、活血。
專家指出,可通過飲食健脾養胃。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生冷、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紅糖等,增加營養的同時,兼具益氣、健脾、養血、活血的功效。
在生活作息上,要勞逸結合,以養元氣,同時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工作忙碌的職業女性尤其要注意。可參與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也有利于健運脾胃。
專家推薦了2個食療方:1.紅棗茯苓粥。大紅棗20枚,茯苓30克,粳米100克,紅棗去核,茯苓搗碎,一同熬粥。2.糯米小麥粥。糯米50克,小麥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適量,調味服用,能健脾益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