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喝水方法:
1、刷完牙后準備300ml的溫白開水;
2、空腹把一大口水含在嘴里,小口小口地咽。如果喝得太快太猛,會破壞胃腸道分泌的消化液濃度,會讓人失去早餐的欲望。
只有聽力受阻時才需要掏耳朵
從理論上來講,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為外耳道內的耵聹(即耳屎)可在人咀嚼、張口時自行排出。而且,耵聹對外耳道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防御有害菌種、灰塵和小蟲。掏耳朵用力不當,最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成癤腫,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導致聽力喪失。
實際上,只有耳屎過多、堵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才需要掏耳朵。而此時最好去醫院請耳科醫生辦幫忙清理耳道。如果在家自行清理,最好使用軟質棉棒,不要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還要注意,挖耳屎的頻率不宜過高。
正確的挖耳屎方法:
1、耳朵朝下,使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耵聹可自行出來;
2、如果耳屎較多,可以用3%的碳酸氫鈉(即小蘇打溶液),滴1-2滴入耳內,待耳屎變軟后再用小鑷子輕輕將其取出。
眼藥水不能滴在眼珠上
很多人滴眼藥水并沒有注意細節,往往隨便將藥液滴在角膜(黑眼球)上。但其實這樣的操作可能會讓藥液刺激角膜,眨眼次數增多,而使藥液外流而降低療效。
眼藥水一滴的量約30微升,結膜囊內可貯存的容量平常只有7微升。因此藥水一次點一滴就夠了,一次點好幾滴只是造成浪費。同時,眼藥水一般含有防腐劑,太過頻繁的使用會對眼球表面造成傷害。
正確的滴眼藥水方法:
1、眼睛向上看,將藥液懸空滴入眼瞼1滴后,將上眼瞼輕輕提起,使藥液充分分布于結膜囊內;
2、滴完之后要閉眼1到2分鐘,切勿用力閉眼,以防將藥液擠出。
3、點藥后按住內眼角可以避免藥水經由淚孔流入鼻淚管,減少副作用。藥水會經由鼻淚管流往鼻腔與喉嚨,被黏膜上皮所吸收,經血液循環至全身,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
4、點藥過程要注意不能讓眼藥水的瓶口接觸到睫毛,防止造成污染。
乘車打盹容易造成頸椎錯位
現代人晚睡早起,早上上班時經常由于缺眠而在車上打盹。人處于放松狀態時,頸椎周圍的肌肉完全松弛,當遇到車廂晃動或急剎車等突發情況,特別是車速比較快的時候,脖子與頭部就會像鞭子一樣甩出去,容易造成頸椎錯位。
你可以這樣打盹:
1、最好能側面靠著座椅,不要直挺挺地斜躺在座椅上;
2、“U”型枕在遇到急剎車時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指甲剪得過短容易得甲溝炎
手指甲或腳趾甲并不是剪得越短越好,如果露出嫩肉,在洗衣、用筷子時,會傷害到軟組織,細菌也會通過破損處進入皮下進行生長繁殖,時間久了容易導致甲溝炎。
人的手指甲以平均每星期0.7毫米左右的速度生長,建議一周剪兩次。而腳趾甲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可1個月剪1—2次。
正確的剪指甲方法:
1、先剪中間再修兩端,這樣容易掌控修剪的長度,避免把邊角剪得過深;
2、最好留出一毫米左右,指甲遠端要與保持手指軟組織齊平;
3、不要將指甲刀硬塞進指甲縫里掏著剪;
4、指甲邊的肉刺不可強硬生拉拔出,要用指甲刀將肉刺齊根剪斷,以防傷及周圍皮膚組織。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一定很為吃驚吧,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在這里給大家做個提醒,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