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出點汗。運動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美國研究顯示,經常鍛煉的人患肺癌風險可降低68%,患結直腸癌風險直降38%,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就能降低患癌風險。研究人員指出,運動時出汗,既能燃燒多余脂肪,還可促進身體排出多種致癌物;運動利于腸道蠕動,減少糞便積存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最重要的是,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幫助人們抵抗炎癥和癌細胞侵襲。沈雁英指出,每天堅持快走、慢跑、跳舞、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最好,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不要運動過猛。
新鮮果蔬不能少。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結直腸等癌癥的危險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解釋道,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使細胞免受損傷,減少突變。另外,蔬果富含膳食纖維,能縮短食物殘渣停留在腸道的時間,排出潛在致癌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應吃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最好占到一半;水果200克~400克。大蒜、大蔥、洋蔥、卷心菜、西蘭花、蘿卜等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
拒絕脂肪的誘惑。紅燒肉、奶油蛋糕等美食往往讓人垂涎,但其中的脂肪卻可能帶來健康問題。美國研究指出,脂肪與癌癥關系密切,特別是乳腺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從小愛吃脂肪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易患癌。臺灣專家推薦了一些少吃脂肪的技巧:1.選購低脂或脫脂牛奶;2.以豆類或豆制品取代部分肉類;3.少吃肉皮、肥肉和油炸食品的外皮;4.少吃奶油蛋糕,吃的時候刮掉部分奶油;5.多用蒸、煮的烹飪方式,少做煎炸。
多吃雞、魚肉。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的確美味,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美國研究顯示,吃紅肉多的人患肺癌風險增加了16%;過量攝入紅肉會導致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22%。馬冠生建議,人們應該限制紅肉的攝入,并嘗試用禽肉、水產品等“白肉”取代,尤其要多吃水產品。三文魚、黃花魚、小平魚等水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一星期吃兩三次為宜。值得提醒的是,咸魚、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制品往往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容易誘發消化系統癌癥,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