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在數九寒冬季節,養生保健要講究靜心養神,避寒保暖,斂陽補陰。相應的辦法有如下幾種:
“精神養生保健”要“寧靜為本,保精養神”。
中醫要求冬季的養生要“寧靜為本,保精養神”,即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處于寧靜平和的狀態。中醫認為驚、恐都會影響到腎的生理功能。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家庭和睦,與子女和諧相處,不要為一些家庭瑣事而懊惱傷神。
“起居養生保健”要“早起晚睡,避寒保暖”。
冬季起居養生保健的原則是“早起晚睡,避寒保暖,空氣新鮮。”具體做法要,室內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冷水洗臉,35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刷牙,45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洗腳;注意增減衣服;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還要注意寒冬季節不要出太多的汗水,以避免損傷陽氣。
“飲食養生保健”要“多食溫熱,少吃寒涼”。
冬季許多人喜歡吃涮羊肉,覺得羊肉不僅好吃,還能增加熱量。還有人認為吃羊肉可以溫補,又不上火。這是不正確的。吃羊肉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其他溫性食物包括糯米、栗子、大棗、雞肉、鱔魚、海參等。寒涼食物則有小米、綠豆、苦瓜、黃瓜、西紅柿、西瓜、梨等。健康人群可以多喝冬瓜燉老鴨湯,因為鴨肉性涼味甘,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此外,泥鰍、瘦肉、海產品等食物可與黨參、黃芪、黨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只要選擇得當,同樣益于清補。
“運動養生保健”要“適度鍛煉,持之以恒”。
一般鍛煉時間在9點到10點比較合適,最好選擇在戶外活動,可遇到大風雨天氣時則在室內為宜。此外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運動前做適當的預備活動,循序漸進,適量運動。
“藥物養生保健”要“益氣助陽,滋陰補腎”。
冬季最好進補紅參,盡量不要用西洋參。因為西洋參是寒的,冬天補不合適。血虛者可用當歸,陽虛者用鹿茸,陰虛者則用枸杞子為好。但具體還需要中醫辯證來進補,祝大家過健康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