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高氣爽,草木凋零,大地氣象明朗,所以秋季的養生一定要依據氣候變化來進行。按照中醫養生理論和方法:就是順時養生。順時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秋應肺而養收。主要是因為夏、秋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較大,空氣又干燥,如果身體機體不能適應這一變化,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病。下面尋醫問藥小編教你秋季如何進行保健養生。
預防疾病
1、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秋季氣溫變化莫測,溫差大或氣溫過低,空氣干燥,是感冒多發季節。秋季燥易傷肺,如因著涼,導致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口干咽燥、鼻塞、發燒、咳嗽、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癥、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小兒、體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史者更易復發。秋天冷空氣過敏則易引起支氣管哮喘。
2、胃腸道疾病:入秋后氣候轉涼,身體疲勞時,抵抗力下降,消化功能和腸道抗病能力減弱,易發生腹瀉,尤其小兒易感染秋季腹瀉(病毒所致)。有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者,秋季易復發。
3、風濕、關節病:秋季氣溫低,大風降溫天氣,骨關節性疾病易復發或發生、發展。
4、心、腦血管疾病:寒冷刺激致血管收縮,血流緩慢,易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在此季節血壓升高,癥狀加劇。
生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不要貪涼,夜溫低要蓋好被褥,以免受涼,日間衣著不宜過厚,以不著涼為度。適當少穿點,適當凍一下,利于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溫暖,預防寒冷侵襲,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過度烘烤。外出時注意手、足、頭面部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2、環境舒適:室內溫度濕度要適宜;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之間,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室內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氣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應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遲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蒙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4、皮膚保養:保持皮膚滋潤,科學洗浴;秋初濕熱并重,注意皮膚清潔防止感染,秋季氣候干燥氣溫低,忌洗浴過勤、水過燙、揉搓過重,忌浴液堿性太強,否則皮膚更為干燥,易發癢、皸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癢霜、潤膚露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干燥、脫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