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科學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怎樣過性生活我們可以通過電視、電腦等等來學習,可是古代思想那么保守,他們又是如何進行性教育的呢?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性教育記載開始于漢代,以下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古代如何對男女進行性教育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東漢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后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標準答案,對后世影響很大。
可是,就是這么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卻對性問題十分重視。
《白虎通》還有一節專門討論“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里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在課程中居然還有性教育。
那么,為什么性教育要在學校進行而不能在家中進行呢?從《白虎通》看來,這個問題在那次御前會議上也被提出來了,《白虎通》記錄下來了,原文解釋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婦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意思是父親不能教自己的兒子,這樣輕慢不嚴肅。
東漢把性教育作為貴族子弟學校的必修課,可見那時人們的性觀念還是相當開明,對研究性問題相當重視。當然,從今天的觀點看來,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則未必。
那么在我國古代,廣大民眾有沒有性教育呢?當然有。不過沒有那么系統、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進行“暗示引導”的教育方式。“嫁妝畫”和“壓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