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訪視是做好圍產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產婦的康復及母乳喂養的成功。近幾年由于分娩高峰,各家醫院都相應縮短了住院日期,加快了床位的周轉,在這種形勢下,產后一周內回院訪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訪視密切觀察產婦和新生兒各項體征變化、協助產婦順利恢復到孕前的身體狀況,并早期發現新生兒異常及時處理。
1、訪視內容
了解產婦健康狀況,包括:測血壓和體溫、稱體重、檢查乳房及乳頭、檢查子宮恢復情況、檢查會陰傷口愈合情況、觀察惡露及性狀,提供母乳喂養指導。并且能及時發現與治療會陰切口感染,乳腺炎及產后抑郁癥等。接受母嬰健康狀況的咨詢及處理,知道母親及其家屬做新生兒撫觸、按摩。訪視的同時,告知其預防接種的時間、并預約產婦42 天做產后檢查。
2、產后訪視次數:
常規為四次:產后3、7、14、28天。第一次產后3天的訪視在住院期間已完成;第二次產后7天的訪視在專科特殊門診完成;最后兩次由社區家訪。
3、門診最佳訪視人員和資質的需求
我國目前產后訪視人員由醫生、護士、助產士等組成,但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調查結果顯示,產婦信賴年資較高的護士和保健醫生,認為他們經驗豐富能獨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產后一周內回院訪視是三甲醫院的特色專科護理門診,由高年資和高職稱的助產士來承擔。注:(選擇大醫院三級甲等醫院)
妊娠期對孕婦和胎兒所作的臨床檢查。由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身體各系統出現一系列相適應的變化,若超越生理范圍或孕婦本身患有某種疾病不能適應妊娠的改變,則孕婦和胎兒都可出現病理情況。通過產前檢查,能夠及早發現并防治合并癥(孕婦原有疾病如心臟病)和并發癥(孕期后發生的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時糾正異常胎位和發現胎兒異常,確定分娩方式。產前檢查時間應從確診妊娠后開始,一般孕28周前每月一次,孕28~36周每2周一次,末一個月每周一次,若有異常情況,酌情增加檢查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