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的心情都可以理解,總希望自己吃得好,對寶寶也好,其實不然,在坐月子要是過度進補,效果則會適得其反。為此,本期寶寶版特別制作了該如何坐好月子,幫助新媽媽們健康、愉快地度過一個多月的月子期。
本想補補身子,多分泌些奶水喂寶寶,沒想到一味的進補反而讓寶寶沒奶吃,自己還因此遭罪。
很多產婦分娩后,家里人會立即幫產婦進補促使乳汁分泌,其實這樣做并不好。新生兒剛開始胃口并不是很大,奶水過多根本喝不完,反而會使媽媽因為乳汁淤積而誘發乳腺炎。而且產婦在剛生產完,身體仍處在極度虛弱的狀態,腸胃的蠕動也較差,高蛋白、油膩的食物無法很好的吸收。所以,要想產后早產奶,應該讓新生兒早早吮吸媽媽的乳房,刺激媽媽的乳腺管多分泌,待乳腺管全部暢通后,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湯,如鯽魚湯、黃鱔湯等來催乳。
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是關鍵,須按照身體恢復的狀況來進補,而不應大吃大喝,若是吃下太多養分高又太難消化的食物,身體無法吸收,將會導致“虛不受補”的現象。同時,若是產后不注意坐月子的重要,則會使體力、記憶力下降,還會有掉發、脫發、臉黃、皺紋、黑斑等。
因此,在坐月子期間,產后進行階段性的食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將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分為四周,三個階段,每一階段所食用的餐點都有其不同的功效:
第一階段(產后第一周):這個階段是產婦活血化淤,代謝排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產婦需要的是排除體內的廢血、廢水、廢氣。因此,在這個階段產婦可以吃少量的糯米粥,因為糯米帶有粘性,能適度地刺激腸子,助其恢復蠕動力并能防止內臟下垂,但因為糯米不易消化,因此也不能吃得太多,控制在50—100克/天;同時,因為豬肝有活血化淤,將子宮內的血塊打散排出的功效,因此在坐月子期間也可以吃些豬肝類的菜肴。
在第一階段,不適合給新媽媽吃雞湯、鴿子湯等,因為這在中醫看來都是大補,這個階段的新媽媽乳腺還沒打通,吃得太好,反而不容易被吸收,會造成回流。
【推薦菜譜】
麻油豬肝、首烏燉魚湯、紅豆湯、糯米粥、養肝湯
第二階段(產后第二周):這個階段是產婦補腎固腰、收縮內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幫助產婦收縮子宮、骨盆腔。產婦在這個時期可以吃一些腰花做的食物,這有助于新陳代謝以及促進收縮骨盆腔與子宮。
【推薦菜譜】
麻油腰花、月悅臺灣油飯、時蔬、黃豆薏米仁
第三階段(產后第三、四周):經過前兩個階段的調養,這個時期已是可以補充營養、恢復體力的階段,可以給產婦吃一些雞、魚類的食品,有助于補充蛋白質、纖維質等養分,但也不宜吃得過多,像雞湯,產婦最多適宜吃三碗,而雞也最多只能吃四分之一。對于剖腹產的孕婦則可以吃鱸魚來補傷口。
【推薦菜譜】
麻油雞、黑或紅色魚類、蔬菜、生菇鮮魚湯、水果、花生豬腳
總結陳詞:只要進行階段性的飲食調養,產婦不但可以很好地恢復身體,對寶寶有好處,而且今后身材也可以基本不變形,當然有些新媽媽或許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錯過了坐月子期間的食補階段,這也沒有關系,新媽媽同樣可以在每個月的例假期間按2∶2∶3的時間比例,再按上述辦法進行階段性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