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懷孕期間的擔心運動會動了胎氣,再加上“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容易造成在孕期體重直線上升的情況,再者產后坐月子食補的習慣,產婦往往攝取過多的熱量、脂肪,許多人還會因為擔心沒有乳汁哺喂寶寶,所以不忌口,因而產后腰圍不降反升的情況很容易發生。
一般來說,產后肥胖的定義與一般人肥胖的定義并無不同,通常醫師或是營養師建議,懷孕期間以增加11公斤的體重為原則,懷孕前體重較輕的婦女,所增加的體重應該稍多一些;體重較重的婦女,則不要增加太多的體重。婦產科醫師指出,在生產后8至10年,體重平均會增加6.3公斤,如果懷孕期間的體重增加少于所建議的體重,產后體重平均會增加4.1公斤;如果懷孕期間體按照建議,則產后體重會增加6.5公斤;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若高于建議,則到了產后8至10年,體重平均增加8.4公斤。
新媽媽產后如何迅速瘦身
產后減重黃金時期
產后有沒有及時減重,和以后體重的增加有絕大的關系。產后6個月是體重控制的黃金時期,如果產后6個月內能夠恢復到懷孕之前的體重,則8至10年后,體重平均增加2.4公斤;如果產后體重無法下降,則8至10年后,平均體重會增加8.3公斤。產后有運動和哺喂母乳的婦女,體重也比較不會增加,如果能哺喂到3個月以上的時間,則減重的效果將會更好。
使用減肥藥的注意事項
醫師強調,產后瘦身最好從飲食與運動著手,不要有快速減肥的期待,哺乳的婦女以一星期減少0.5~1公斤最適宜,6個月內減低10%的體重是最理想的情況。至于減肥藥物的使用,醫師則會建議體重過重(BMI>27,BMI=體重的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的婦女才考慮使用,對于產后身體恢復情況不是很好的產婦,醫師通常都不建議在產后使用。
理論上來說,醫師處方的減肥藥并不會對哺乳有影響,使用者并不需要太過擔心,但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再加上坊間有許多不合法的減肥藥,使用后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最好經過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之后再使用,而且坐月子和哺乳期間最好不要使用藥物。產后體重控制班針對產后過重的婦女,可以藉由減肥班的課程,達到健康瘦身的目的。由婦產科、內分泌科、精神科醫師,以及營養師、運動教練,共同設計專門的課程,結合了減重醫學、女性內分泌學、減重心理學、營養學及有氧運動,不但可以達到有效且健康的減重、飲食及心理觀念的校正,并可使復胖的機率降到最低。
產后瘦身還應注意什么?
1.產后切勿節食 防止節出胃下垂
以饑餓法減肥的人常常感覺食欲不振、脹氣、脹痛,這都有可能是胃下垂的征兆。
輕度胃下垂的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見腹部不適、飽脹、重墜感,在餐后、站立或勞累后癥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噯氣、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2.盡職哺乳自然會變瘦
真正的產后瘦身,第一步其實就是哺乳。這個工作,是上天賦予的,別人奪不來也做不到,只有媽媽能夠獨一無二地去執行。專家告訴記者,哺乳就已經在進行產后瘦身。哺乳時,寶寶吮吸乳頭,會刺激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恢復;哺乳時,媽媽的身體就如同一個營養補給站,始終提供給寶寶最好的脂肪和營養,媽媽自然會逐漸瘦下來。
3.飯后散散步,健康享瘦
新媽媽們吃完晚飯后別顧著坐,飯后散步不能能讓你更快復原,對瘦身也是非常的有幫助。正確的散步方法應當是挺胸抬頭,邁大步,每分鐘大致走60~80米。上肢應隨步子的節奏擺動,走的線要直,不要左彎右拐。每天步行半小時至1小時,強度以體質而異,一般以微微出汗為宜。只要堅持3周就可見到明顯減肥效果。
4、減少鹽或調味品的攝入
一般說來,懷孕全過程所增加的體重約12千克。那么這12千克的重量如何從身體上消失就成了新媽媽關注的焦點,F在我們計算一下,嬰兒連同胎盤的重量約5.5千克,還有6.5千克,而其中,水分就占60%以上。
換言之,因懷孕的各種因素而產生的水分,必須在媽媽分娩后慢慢地排出。因此,若是在坐月子期間,吃的食物太咸或含有醬油、醋、番茄醬等調味品,或是食用腌漬食品、罐頭食品等,都會使身體內的水分滯留,不易排出,體重自然無法下降了。
這就是為什么產婦在產后第1周最好盡量少喝水的原因。如果在關鍵性的第1周不能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反而沒有顧忌地喝水,就會對新陳代謝產生負面影響,那么,接下來的3周想瘦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