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懷孕后的女人就猶如“十月皇后”般幸福,但隨著胎寶寶在體內慢慢長大,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孕期出現妊娠糖尿病、胎兒早產、羊水少、孕期出血等疾病癥狀。雖然很多孕期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但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為這些孕期疾病很可能是預示你未來健康的“信號”。
未來健康3大預言
1、孕期→妊娠糖尿病
未來→糖尿病
被確診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準媽媽,最明顯的癥狀就是高血糖,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身體“處理”糖分的能力低于正常水平。其中會有大概一半的孕婦在分娩后恢復正常,但另外一半準媽媽即使已經生下了小寶寶,也可能會停留在這種“糖分無法充分被處理掉”的狀態中,成為糖尿病患者。
預防攻略
●熱量要控制好。不能以懷孕為借口任由體重瘋狂上漲,教你一個專門幫孕婦計算熱量的小公式吧:25?35(千卡)×體重(公斤)=你每天需要的總熱量。
●別吃太多甜食!這里的糖,可不是光指“白糖”、“糖果”之類的,有些“隱形糖”更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大米、白面等精致主食,每日控制在250克(半斤)左右即可。
●堅持吃堅果。由于控制了主食,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我們要適當多吃些含脂量高的食物,但油炸食物,肉類又決不能多吃,所以大杏仁、開心果這些堅果是準媽媽們的最佳選擇。
●每周都要做運動。請準媽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并有規律地保持下去,即使不能天天練習,也最好能固定在一周兩次或三次,這樣,身體就會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幫助糖分消化。
●尿糖值檢查不可少。準媽媽請于懷孕前務必接受一次尿糖值的檢查,對妊娠糖尿病早早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分娩后妊娠糖尿病也隨之消失的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去做一次“口服耐糖測試”,以免自己成為“后續受害者”。
2、孕期→早產
未來→心臟病
懷孕未滿37周就提前見到了自己的寶寶?美國醫學機構收集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因為什么原因而早產,懷孕未滿3 7周就生產的孕婦將來患上心臟病的幾率會比平常人增加1倍。
預防攻略
●意外傷害要當心。環境外部造成的意外傷害是導致早產的重要原因,不慎被擠、被撞或是跌倒都會讓不幸發生。因此,準媽媽們到了懷孕后期,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應該盡量減少外出和乘車的次數,最好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
●sex,安全為上!親密時刻要注意時間和姿勢,尤其在妊娠晚期絕對要禁止性生活,否則子宮收縮很可能會引起早產。
●睡覺姿勢很重要!建議準媽媽在臥床休息時采用左側位,這個位置可以增加子宮胎盤供血量,給小寶寶打造一個穩定安全的生長環境。
●拒絕過咸食物。鹽分過高會導致血壓增高,神經緊張,而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早產的原因。
孕期子癇
3、孕期→子癇
未來→高血壓
子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簡稱妊高征)的特殊表現。如果你在懷孕20周后出現高血壓和尿蛋白,一般就會被診斷為子癇。雖然只有大概5%~8%的準媽媽會不幸患上這個病癥,但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懷孕期間出現過子癇癥狀的孕婦,分娩后患上高血壓的幾率是其他孕婦的4倍!
預防攻略
●用橄欖油烹飪吧 低油低脂的食物已經被證明是減輕高血壓癥狀的有效方法,所以將日常所用食油換成橄欖油吧,低卡低脂更健康!
●馬上戒煙 香煙里的尼古丁是血壓升高的一大“幫兇”,所以已經有了吸煙習慣的準媽媽,為了寶寶、你以及“未來的你”的健康,更應該馬上戒煙。
●多吃維生素c和維生素E 英國和美國的科研人員發現,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有效預防妊娠高血壓,這兩種營養素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粗糧中——準媽媽們知道該怎么做了吧?
●注意居室保暖 冬天是孕婦子癇的多發季節,寒冷會刺激身體,讓全身小動脈痙攣,供氧減少,特別是腦血管發生持續收縮時,更容易導致子癇的發作。所以準媽媽們要注意穿衣和居室內的保暖,20~24℃為最佳。
●舒緩情緒,放輕松 子癇會被孕婦激動的情緒誘發,所以準媽媽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接觸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任何刺激源。無論是工作時還是家庭中,最好能請家庭成員或者周圍的同事幫著提醒自己:別激動,放輕松!
●精挑細選影視節目 恐怖片和驚險影片當然別看,劇情起伏較大的言情劇和笑點迭出的喜劇片最好也要避免。去音響效果好的劇場還不如在家里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孕期閑散時間多,干脆把原來想做而苦于沒有時間做的愛好發展一下好啦,畫畫、剪貼、學兩句外語全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