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由于各項身體機能還未完全發育完整,自然地,身體免疫系統比較脆弱。如果早產兒媽媽沒能對寶寶進行細心的呵護照料,早產兒是很容易生病的。據很多研究表明,早產兒要是喝不到母乳,是有比較大的幾率患上糖尿病的。
現狀:怕感染 基層醫院拒絕母親送母乳
初乳對新生兒增強免疫力、維持腸道功能良性運轉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許多早產的低體重兒還沒等到媽媽分泌初乳,就被送入NICU搶救。廣東有些基層醫院為免增加感染風險,拒絕母親送初乳給孩子,首選給孩子喂早產兒專用奶粉。
“許多基層醫生在早產兒治療上的觀念已經落伍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搶救上。”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廣東省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委陳運彬指出,這些基層醫院對早產兒喂養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錯誤地認為“喂母乳會加重早產兒腸胃功能的負擔。”
實際上,國際新生兒學界已認識到,母乳喂養可預防和改善壞死性腸炎、敗血癥、腦膜炎等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從而令早產兒死亡風險降低五至七倍。
危害:喝不到母乳 早產兒更易患糖尿病
過去,人們常認為,先天不足、體重過低的早產兒為了實現“追趕生長”,應服用熱量高的早產兒奶粉,以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能量需要。然而,人們忽視了一點——早產兒奶粉的熱量雖高,但腸道吸收效果不如母乳,母乳所含熱量不如奶粉,但勝在好吸收、營養均衡。
研究發現,早產兒獲得的能量并非越多越好,體重也不是長得越快越好。早期高能量攝入,體重快速增長,可能導致早產兒在步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現糖尿病等代謝問題。
“對早產兒來說,母乳最棒,經過巴氏消毒的捐贈母乳次優,最后的選擇才是早產兒配方奶。”澳大利亞愛德華國王紀念醫院產兒科Karen Simmer 教授表示,母乳對于疾病患兒或早產兒來說是最好的食物,母乳喂養的早產兒抗感染能力更好,可降低敗血癥、腦膜炎等的危險程度,且對于遠期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非母乳喂養的早產兒,在成長后期容易患肥胖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此外,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與孩子的關系更親密,責任感更強,對母子間的關系建立也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