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懷孕后心理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女性,擔心寶寶營養不夠,害怕分娩的疼痛等等,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之中,這樣的不良情緒其實對寶寶的發育沒有任何好處,那么,怎么才能緩解這些焦慮呢?
1、提前打“預防針”
有心理準備的孕婦比沒有心理準備的人更為愉快、順利、平和,妊娠反應更小,孕期并發癥更少。胎兒在優良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有助于媽媽順利分娩。因此在孕前和孕早期,從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各種準備,還要多與母親和婆婆等長輩交流,直接了解一些小常識。
2、補充精神食糧
特別是初產婦,由于缺乏對生產的直接體驗和正確認識,導致孕期任何一點生理變化,都可能影響心情和精神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學習。這種學習的渠道可以有多方面,學習一些孕期保健知識;積極參加準媽媽俱樂部活動,通過和別人交流,正確看待自己的焦慮問題;經常參加正規醫院舉辦的孕期講座;有問題及時向醫生咨詢。
3、飲食起居更規律
孕早期,在醫生和家人的幫助下,制訂一份科學有效的起居及飲食定時定量表,然后嚴格堅持三點:
一、每天保證8-9小時睡眠,做到起居規律、睡眠充足,不可貪睡。
二、適當活動鍛煉,促進孕婦和胎兒血液循環,有利于寶寶發育,以及將來分娩順利進行。
三、飲食得當,不偏食。
孕媽媽應該聽從醫生指導,根據各類人群營養攝入標準,合理搭配飲食。如果條件允許,少食多餐也比較好。但是要注意營養均衡,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4、“心理營養”也要保證
妻子懷孕后,雖然家人會千方百計為其增添營養,以保證母親、胎兒的健康,但僅有飲食方面的營養是遠遠不夠的,孕婦更需要有愉快的心情和穩定的情緒,即“心理營養”。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也可以增加一些小愛好,反正只要自己喜歡,什么都行。要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讓胎兒發育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保持愉悅心情,讓你孕期也過得幸福十足。
所謂母子連心,孕媽媽沒有好心情,胎寶寶又怎么能無憂無慮的生長發育呢。所以,為了胎寶寶的健康,孕媽媽一定要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不妨深呼吸,看看書,聽聽音樂,讓心情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