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媽媽懷孕以后經常會覺得腸胃變得愛鬧“小脾氣”了,要不覺得燒心脹氣,要么就是大便不暢,甚至有嚴重的還會誘發痔瘡,那么,孕媽媽出現這些癥狀后,應該如何應對呢?下面就教大家各種應對方案吧。
小脾氣1.脹氣
脾氣解讀:剛懷孕時,也就是卵巢從排卵到懷孕這段時間中,體內黃體素逐漸增高,而黃體素會使腸的蠕動能力變差,排泄功能自然也受影響,此時就會出現脹氣的癥狀,因此造成孕早期脹氣的最主要原因,正是激素分泌改變。
改善方式:若要排空腸子中的空氣,日常可多做運動,只要不長時間壓迫,多半可獲得改善。此外,睡眠時間要足夠,因副交感神經于睡眠時會興奮,可促使腸胃蠕動。另外少吃產氣的食物。并且提醒孕媽咪,少喝蘇打飲料,吃東西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好讓食物容易被腸胃吸收消化,也可減少吞入過多的空氣。
小脾氣2.胃疼/胃燒灼
脾氣解讀:胃疼和胃燒灼是孕期經常會遇到的不適。究其原因,是逐漸增大的子宮給腸胃增添了很大的壓力,而激素使得隔離食道和胃的肌肉變得松弛,從而導致胃酸更容易向上翻涌并使胃里容易產生灼熱感。
改善方式:孕期出現胃疼時,首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合理飲食。注意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食物要清淡一些。
小脾氣3.便秘
脾氣解讀:大便君,懷孕的我能和你好好相處嗎?便秘是孕期最常見的煩惱之一,也是孕期經常疏忽之處。妊娠后,如果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忽視蔬菜的攝入,就會使胃腸道內纖維素含量不夠,不利于食糜和大便的下滑,加上懷孕后行動不方便,尤其是不習慣下蹲式廁所,使便秘情況更加嚴重。
改善方式:孕婦發生便秘時,切不可亂用瀉藥,尤其是懷孕十六周內的孕婦,否則容易引起流產、早產,對于一些癥狀較輕的孕婦,可以采用食物療法。多食富含粗纖維素的瓜果、綠葉根莖蔬菜以及谷薯類,起到潤腸滑便的作用,幫助孕婦排便。
小脾氣4.痔瘡
孕婦痔瘡一般在孕晚期出現,這是因為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孕婦的子宮隨之脹大,繼而壓迫靜脈,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再加上懷孕期間孕婦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盆腔組織松弛,更促使了痔瘡的發生和加重。另外,由于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壓迫而血行淤滯,這也會導致痔瘡的發生。
改善方式: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并且要有意識的做一做提肛動作,另外還要注意避免久蹲廁所。
以上就是孕媽媽在孕期當腸胃不好或引發便秘、痔瘡時的應該采取的應對方法。懷孕對女性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雖然很幸福美好,但是隨著胎兒的長大,也會使身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而很多變化都是不舒適的,所以要盡量的克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