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新媽媽除了哺育嬰兒以外,就是要努力恢復身體,因為照顧新生兒是一件勞心勞神的事情。但是每個新媽媽的體質不一樣,調理方法也不一而同,下面就為新媽媽介紹簡單的體質自測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調理。
一、氣虛型媽媽
這種類型的新媽媽產后面色偏黃,目光少神,口唇色淡,動輒出汗,頭暈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結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覺未盡,小便正常或偏多。易于情緒不穩定,經常對寶寶或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分擔憂。
Tips:產后氣虛者宜食用具有補氣作用的食物,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再配以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平補食物。
二、陽虛型媽媽
若新媽媽產后出現腰膝酸軟、畏寒懼冷、下肢冷痛、頭暈耳鳴、尿意頻數等癥狀即屬陽虛體質。
Tips:陽氣為生命之本,陽虛體質者養生首要的就是扶陽固本,溫陽散寒。中醫認為“腎陽為根,脾陽為繼”。產后陽虛質者宜適當多吃一些溫陽壯陽的食物,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平時應少生冷粘膩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
三、血虛型媽媽
血虛主要是機體失血過多或生血不足所致。妊娠期間孕婦對鐵的需要量成倍增長,有的孕婦會出現生理性貧血。分娩過程中及產后的失血,加重了產婦貧血嚴重程度。若產后出現頭暈眼花、心悸少眠、四肢麻木、面色發白或萎黃、肌膚無光澤、口唇指甲淡白、奶水質稀量少等癥皆屬血虛型。
Tips:養生重在養肝、健脾、補血。產后血虛者宜適當多吃甘、平、辛溫食物,可選富含鐵質的動物肝臟及血制品為主,再加含量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等食物配合調養。
以上三種就是產后新媽媽常見的不同體質,各位新媽媽們可以對號入座,每種體質的調理重點有所不同,一定要區別對待,如果不能判斷自己屬于哪種體質,建議最好是去醫院咨詢醫生,以免影響產后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