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要求:對婚后準備生育的婦女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檢查、早診斷、早管理,凡確診懷孕的孕婦均應列入孕產婦系統保健行列范圍,進行孕早期保健指導;對有異常或發現高危因素的孕婦及時檢查指導;及早診治,孕早期應預防病毒感染。
孕早期保健(孕12周內):早孕檢查、早孕診斷、早孕建冊,做好高危妊娠的篩查、監護及管理。孕婦應避免吸煙、被動吸煙、飲酒、咖啡,避免接觸貓狗等寵物,避免接觸放射線、農藥等有害物質,盡量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各種病毒感染,患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孕期保健指導,如定期產前檢查、孕期營養、勞動、生活、防病等各方面的指導,使孕期可以順利進展。有些孕婦會出現輕微的惡心嘔吐、全身不適,這屬于正常的妊娠反應。嘔吐后仍應堅持進食,可以少食多餐,選擇清淡具有營養的食物,注意食用綠色蔬菜。如果出現發熱、陰道見紅、劇烈嘔吐、腹瀉等異常情況,應馬上到醫院檢查。孕前3個月~早孕3個月,依據“增補葉酸預防新生兒神經管畸形項目”到居住地免費領取斯利安,每日口服0.4mg,可以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曾孕育缺陷兒的孕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葉酸。孕婦在孕早期應該做全身檢查、婦科檢查,化驗血尿常規、肝功能、乙肝五項、夫婦雙方血型、陰道分泌物、梅毒、HIV抗體檢測、空腹血糖等,為孕育胎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孕婦應保持心情愉快,人際關系和諧,避免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寶寶的到來。
孕中期保健(懷孕13~27周):孕婦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餐后刷牙。此期胎兒生長加快,需要大量蛋白質、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應注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選擇性地添加豆類、蛋、奶、魚、蝦、海帶、蔬果等,預防貧血和缺鈣。此期可適當進行戶外運動,與丈夫一起對寶寶進行胎教,有條件的可在當地孕婦學校接受健康教育。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發現高危因素及時轉診,以保證寶寶平安度過孕期。孕15~20周應做產前篩查;孕18~24周進行B超檢查,以排除胎兒畸形;孕26周左右應做糖尿病篩查。如果孕婦血型為O型,丈夫血型為A、B、AB型,或孕婦RH血型為陰性,丈夫RH血型為陽性,夫婦雙方應于孕16周后進行ABO溶血及RH溶血的檢測。
孕晚期保健(孕28周以后):孕28~36周每2周1次產前檢查,孕36周后每周1次,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每天定時數胎動,每周測量體重。保證每天8~9小時的充足睡眠,采取左側臥位,起床時先側身,再用手幫助支起上身;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盆浴;禁止性生活。預約分娩醫院。
產時保健:住院分娩,可采用陪伴導樂,嚴防滯產、感染、產傷、出血、窒息等,使孕產婦安全順利渡過分娩期。
新生兒保健:新生兒娩出后,予以Apgars評分,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吸入性肺炎、硬腫癥等疾病。指導純母乳喂養,鼓勵早吸吮,堅持母嬰同室。建立兒童系統保健手冊進行新生兒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聽力篩查。新生兒預防接種,降低新生兒發病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
產褥期保健:包括產婦的營養、休息、嬰兒的喂養護理及對健康性生活等衛生知識指導,產后進行健身操鍛煉,常規訪視,產后42天母嬰到醫院做1次全面的健康檢查。高危產婦的訪視由鄉級以上醫療保健單位實施。
要優生優育,必須提高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這是全社會的重大任務。總之,醫院婦產科和計生服務站應該定期舉辦孕產婦保健優生知識培訓班,為準媽媽、準爸爸講解了實施優生促進工程的目的意義、預防出生缺陷科學知識,以及孕產期夫妻共同保健知識、生理心理健康知識,并指導孕婦如何科學度過孕產期和產褥期,提高出生人口質量,保障母子健康。
孕產保健存在問題及干預措施:①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淡薄,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孕期保健知識,開展孕婦及準媽媽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②基層保健人員業務水平有限,加強基礎保健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其篩查高危妊娠的能力。③縣鄉村三級網絡和孕產婦急救通道有待進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