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孕期性格好,但生完之后卻性情大變,是什么原因讓你這么容易發火?產后愛生氣需要調理心情嗎?為了避免你的壞心情影響到寶寶的情緒,如何讓自己天天好心情?
一、產后情緒化的原因
1.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妊娠后期,孕媽咪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媽咪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但是孩子出生后,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抑郁癥狀。
2.媽咪或寶貝生病
研究表明,疾病導致的極度緊張也會誘發抑郁癥。早產、產褥期的疾病或合并癥給媽咪帶來極大壓力,容易誘發產后抑郁。她們一方面擔心早產寶貝今后的健康問題,另一方面自己心理上也沒有完全做好做媽咪的準備,
3.家人的壓力
丈夫或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性別不滿意,以及丈夫的不良表現容易給媽咪的情緒帶來壓力和委屈。
4.抑郁癥睡眠不佳
很多媽咪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孩子,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寶貝的怨恨。
5.經濟原因
有的家庭可能在媽咪懷孕期間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媽咪擔憂有了小寶貝后的生活問題。
6.有些問題往往出現在產前
有些媽咪產前就曾患抑郁癥,這樣的媽咪容易在產后復發抑郁。還有的媽咪對是否要小孩的問題十分矛盾,或者由于某些家庭或社會壓力才要的小孩,這樣的媽咪在產后更容易心理失衡。
二、產后愛生氣怎么調理?
1.產后多休息
生孩子畢竟是一個力氣活,生完孩子之后媽咪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時間,這是新媽咪保證身體恢復的關鍵,同時,休息不夠也會造成新媽咪脾氣暴躁。在月子里的休息中,準爸爸及家人除了要照顧好小寶寶之外,還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特別是親朋好友的探視。比如有些地方在月子里是不適合探望產婦的,這也是出于保護新媽咪的考慮。
.新媽咪應盡快認同自己母親的角色
有一些新媽咪曾經分享,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星期,由于自己沒有力氣照顧,所以都是婆婆在照顧,所以寶寶一哭就覺得心煩,根本不想看到孩子。但后來自己照顧寶寶之后,越看越舍不得放手。
這其實是對母親角色的一種培養,新媽媽可以通過多和寶寶接觸,多與婆婆或者母親討論初為人母的心情,積極采取母乳喂養,這些都有助于新媽媽消除自認為無能的心態。
3.最好由自己的媽媽伺候月子
如果出于對新媽咪的體諒,最好讓她在自己母親的身邊坐月子。坦白說,不論婆婆再怎么好,畢竟不如自己的親媽熟悉。自己的媽媽對女兒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喜好了如指掌,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發點脾氣偶爾吼幾句,親媽都能無限包容,可以無所顧忌地溝通。在心理舒暢的情況下,新媽咪也會更有耐心和責任心去照料小寶貝,這些都可以降低其患上產后抑郁的概率。
三、好心情只能寫這么做
1.孕期吃魚有助于對抗產后抑郁
孕婦吃魚可攝取到一種“奧米加-3”脂肪酸,具有抗抑郁作用,有助于降低產前或產后抑郁癥發病率。通常三文魚、沙丁魚類中“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特別豐富。
2. 懷孕后自動進入母親角色
通過閱讀書刊、講座觀摩等途徑,學習育兒知識和技能,如喂奶、洗澡、換尿布、抱嬰兒等。同時,還要對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常見病痛防治及安全防范有一些了解,并對意外有心理準備。
3. 孕期堅持運動以提高體質
常坐辦公室的孕媽咪,最好每天參加一些適宜的有氧運動,鍛煉心肺功能,為分娩、產后照料小寶貝及身體在產后盡早康復進行體能儲備,以便適應繁忙的母親角色。
4. 產后不要過多人打擾
產后要充分睡眠和休息,過度困乏直接影響新媽咪的情緒。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特別是親朋好友的探視。
5. 盡情投入享受運動有助振奮精神
產后多做運動,特別是在心情不好時。最好選擇自己能夠盡情投入的享受運動,這樣有助于釋放不良情緒,讓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
6. 幫助新媽咪認同母親角色
新媽咪要運用母親角色,關心、愛護、觸摸小寶貝,經常與他們情感交流,積極采取母乳喂養,這樣可發揮母親間的交流和鼓勵,消除自認為無能的心態。
7. 最好在娘家坐月子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環境,至愛的親人,全無二致的生活習慣,可幫助新媽咪化解照料小寶貝的無措感,并能理解她們的身體痛苦和內心煩惱,經常過問她們的痛癢。
8. 丈夫要幫助照料嬰兒并做家務
丈夫盡量避免出門,積極主動給小寶貝洗澡、換尿布,并承擔其他家務。
9. 丈夫要多體諒新媽咪情緒變化
當妻子出現情緒沮喪時,丈夫多給予同情、支持、愛護和諒解,避免爭吵。同時積極分擔家務,多幫助照顧嬰兒。在飲食及哺乳方面,多多征求妻子的意見。
10. 不要把自己完全閉鎖在家里
如果身體沒有不舒服,天氣較好時可帶小寶貝外出散步,吸吸新鮮空氣,讓心情開朗起來。最好能與好友們在一起,安全度過心理危機。
11. 及時釋放不良情緒
情緒沮喪時,可借助一些方式排遣.
12. 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沮喪情緒持續存在或加量時,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幫助,進行藥物和心理方面的治療和疏導,控制抑郁情緒發展。只要接受適當幫助,便會重拾育嬰樂趣,抑郁不過是一場惡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