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婚姻變成時尚了嗎?除去生理疾病和兩地分居之類客觀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多少人可以過有性婚姻卻堅持過無性婚姻?為什么?是否雙方你情
我愿?如果不是,矛盾如何協調?這樣的婚姻能否一直維持?無性婚姻是否一定是不幸福的?性在婚姻生活中究竟有多重要?
在記者注冊成無性婚姻網會員之前,曾設想過這里的火紅場面———幾千人,至少也該有幾百人在網上爭相發帖,積極倡導無性婚姻并交換無性婚姻的心得,樂在其中。但我在上面游逛了一整天,只先后碰到幾十人,發言的人不很多,多數人只是掛在線上,或者瀏覽其他人貼出的帖子,偶爾發言附和一下,寫出的東西也多無關痛癢。不少人像我一樣,只是好奇的過客。
我先后和其中二三十人聊天,多數人發覺我的目的后迅速消失了;有些人只說了自己對無性婚姻的理解,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故事十分困難;愿意和我深談的人也絕不肯透露詳細的個人資料,哪怕是QQ號碼。有人坦言:“因為你是陌生人,才和你說這么多。下了網,你也不知道我是誰。”也有人在我說了“88”之后,趕著告訴我,別把他的話當真,之前說的都是騙我的。
真情告白和網友聚會似乎是網站比較重要的兩個項目,前者用于覓友,發布自己的情況及對另一半的要求;后者用于創造網下接觸的機會。
據報道,該網站60%的會員是喪失性能力的人,其他是同性戀。不過網站負責人林海稱,會員中“還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對性沒有興趣”,且“意識到了自己的婚姻“是不需要性的”。
雖然林海表示建立網站的初衷,是想讓選擇無性婚姻的人大膽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性取向”及宣揚無性婚姻同樣是健康的,但很明顯,該網站的很多成員態度并非如此。多數會員并不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其他人什么。或許在他們的心目中,無性婚姻并不那么值得頌揚,它是一個觸痛,是無奈。他們來這里只是為了達成他們對婚姻的愿望,并獲得心理安慰———畢竟他們還有這么多同類。
除了性,我對他還是很滿意的——疼愛孩子,而且在其他方面對我很好。
受訪者一:F女士,結婚8年,孩子5歲,無性狀態持續了近5年
F女士在一開始并沒有直接說到自己的婚姻現狀,甚至逃避說出為何自己會成為“無性婚姻網”的會員。只是說她老公身邊有很多同性戀朋友,在世俗的壓力下男同和女同組成了一些“無性婚姻”家庭,以此蒙騙家人和世人,讓她對無性婚姻有了初步的認識。
后來她說漏了嘴———原來她結婚8年的丈夫也是同性戀。“當初認識不到一年就結婚,一開始不覺得怎樣,只覺得他對夫妻生活不怎么熱衷,很多時候都是說自己很累,我也沒有什么感覺。孩子出生后,他更加是沒有一點興趣了,每天晚上陪孩子到很晚,然后就上床呼呼大睡。到后來,他才和我坦白,他是個同性戀,結婚是為了讓父母放心,同時讓自己有個‘后’。他求我理解他。”
由于結婚后一直沒有太多的性生活,F女士表示自己在這方面也沒有很強烈的要求:“就這么湊合吧,至少能給孩子一個很和諧完美的家庭……”至于丈夫的性生活,F女士猶豫了很久才肯回答:“他有自己的‘愛人’……”接著她又急著解釋道:“那個‘愛人’從來沒有干擾過我們的生活。而且他從來不會讓他和愛人相處的時間和我們的家庭生活產生沖突。”
“除了性,我對他還是很滿意的———疼愛孩子,而且在其他方面對我很好。在別人的眼里,或許我們確實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實在沒有離婚的借口,如果直接說出理由,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對家人和朋友的眼光……”
沒有性的婚姻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糟糕。
受訪者二:C先生,結婚兩年,無性狀態持續了一年多
C先生有一個小自己8歲的妻子,結婚后不久,小妻子就拒絕和他過夫妻生活了:“她覺得我是為了性才和她結婚的,并不是真的愛她,甚至說我強暴
她……我很清楚自己有多愛她。”無奈之下,C先生只好和小妻子協議,暫時以無性婚姻的狀態維持,直到妻子過了那個“坎”。
“一年多了,你怎么解決自己的性要求?”
“自己解決,她也不反對……”
“不反感,既然她那么排斥性?”
“不反感,她只是自己沒這方面的需求,而且她認為性和愛是完全分開的兩回事。”
“你對這種無性婚姻能忍受多久?”
對這個問題,C先生始終避而不答,而是說他有信心改變妻子。“如今我們還是處于這樣一個情況:我成了一個‘啟蒙老師’,不斷向她灌輸一些性愛的知識和婚姻的真諦;而她則努力讓我知道沒有性的婚姻是更純粹的愛的體現。不過我倒是越來越覺得,沒有性的婚姻并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糟糕,我們的關系比剛開始我要求、她拒絕的時候要好得多了。或許在愛情占主導地位的婚姻中,性的角色真的無足輕重了?”
很多時候兩人躺在床上,沒有性的欲望,卻有溝通的欲望,這讓她覺得有點安慰。
受訪者三:L女士,結婚4年,無性狀態持續了兩年左右。
L女士的無性婚姻完全是因為老公的一次偶然出軌。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她再也不肯和丈夫過夫妻生活,雖然她已經原諒了他:“就是覺得他很臟。”
L女士的工作很忙,經常回家后就十分累:“以前還叫鐘點工收拾房子和做飯,但那事之后我就自己做這些家務,讓自己累上加累,也因此完全沒有欲望,一上床倒頭就睡。早上也一大早就起床做做運動,這樣一來,反而覺得自己身體狀態好多了。他不敢主動向我要求。他現在每天很準時下班,回家還會幫忙洗碗,有時會在洗手間呆上很久,我知道他在干嘛,不過我也不說破。”
L女士說,很多時候兩人躺在床上,沒有性的欲望,卻有溝通的欲望,這讓她覺得有點安慰:“好像回到以前拍拖的時候,或許要經過重新的戀愛過程才能解開我的心結吧。”
其實我的要求很簡單,只想找一個年齡相仿的女人,過一種無性生活。
受訪者四:Y先生,離異,尋求無性婚姻
Y先生有過一次僅僅5個月的不成功婚姻,失敗的原因當然就是性,他渴望的是無性婚姻。“小時候看到電視中親熱的鏡頭,公園里一些戀人抱在一起親吻,我比他們都感到難堪、無地自容。長大后,一些男孩在一起說的那些性沖動,我一點也沒有經歷過。”
他曾經看過醫生,做了身體檢查,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身體方面的障礙,也就是說,他是天生對性沒有興趣的人。“寂寞的時候我依然渴望有個家。偶然一次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篇報道。說一對和我情況類似的夫妻過著無性婚姻,兩個人在感情上互相扶持照顧,生活也非常幸福。據說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少,但他們中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有著同樣的愿望———渴望婚姻的溫暖。”“其實我的要求很簡單,只想找一個年齡相仿的女人,有一個溫暖的家,過一種無性生活。我雖然不能給她肉體上的激情,但我能給她心靈上的呵護。我們可以一起散步、看電影、走親戚,相互關懷,相互攙扶,我們也可以像歌里唱的一樣,一起慢慢變老……”
這樣的人,Y先生還沒有找到,這是他上這個網站的原因。
背景
無性婚姻成流行
這一說法的來源是幾組調查。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城鄉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個月連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達到了28.7%;在最近的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占6.2%。
廣東省朱嘉銘教授主持的調查發現,中國男人平均到37歲就只能保持每年一次的性能力,而中國女性則有23%性冷淡。
與此同時,廣州、成都、蘇州、長春、南京都出現了無性婚姻介紹所。號稱中國開辦最早的無性婚姻網,目前注冊會員已逾1.4萬人。
專家
李銀河:雖夠不上天堂,也不一定是地獄
人們一般認為,性對于感情是絕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從抽象意義看,這種看法或許是對的;然而從具體個案看,是可以找到反例的,換言之,人們可以在缺少性欲望和性關系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感情和穩定的婚姻。這樣的婚姻雖然夠不上是天堂,也不一定就是地獄。
我認為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人們有權利自由選擇。不論是同性、異性還是自慰的性取向,都是可以的,是應該得到尊重的。但前提必須是不傷害別人,這是底線。
藍懷恩:結婚無性其實多半是無奈的
無性婚姻不是時尚也不會是潮流,世上沒有這樣的婚姻:夫妻兩人情投意合,硬是不過性生活。結婚無性其實多半是無奈的。而長期兩地分居或失偶、離異多時的男女經常出現失眠、食欲不振、性格孤僻、易發“無名火”等癥狀,其實這些都是性抑郁的表現。這說明如果婚姻無“性”,不但夫妻關系得不到鞏固,家庭難以穩定,而且對健康也是一種缺失。
鏈接
名人的無性婚姻
胡茵夢
胡茵夢最近透露,她與比自己小9歲的現任老公正過著“無性婚姻”,而且表示這樣的相處方式“十分輕松”。“人為什么需要兩性關系?答案是有生理的需求和心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上我可以享受性愛的愉悅,但也可以長久過著‘無性人’的生活而不感到困擾……不過目前的自己對兩性關系開始生起了另一層次的向往,很希望能透過它來體嘗到更深的愛……”
蔡琴
1984年,蔡琴與導演楊德昌結了婚。婚后,楊德昌有一番著名的表白:“我們應該保持柏拉圖式的交流,不讓這份感情滲入任何雜質,不能受到任何的褻瀆和束縛。”蔡琴欣然應允。直到1995年,這段“無性婚姻”才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