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人一生的性經歷當中,很難完全避免陰莖勃起困難的尷尬。有時候,他們的妻子還來不及擔憂,這一現象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但更多時候,一次性交困難就會讓男人像旁觀者一樣監視著自己的性表現,畏懼和焦慮最終讓他們成為男科門診的ED(勃起功能障礙)患者。
在2005年12月26日舉辦的“希愛力幸福36醫學學術會議”上,專家們提出,真正會發展成ED的偶爾勃起障礙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就無需擔心。
年輕人ED與性格有關
很多男科門診都有這樣一個有趣現象: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幾乎跟中老年求診者比例相同。探究他們的心態后不難理解,正因為年輕,所以男性都把ED看作洪水猛獸,害怕自己從此雄風不再,一旦出了問題,自然會第一時間奔往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朱積川告訴記者:“老年人一次勃起不了不算問題,但對年輕人來說,偶爾出現勃起障礙,就說明可能有問題了。”
男性性健康問題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性醫學科主任醫師馬曉年認為,年輕人對ED問題越緊張,就越容易出問題,因此他們的病根多是心因性的,與性格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年輕人在焦慮、緊張、疲勞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偶爾的ED問題。
其次,焦慮、自卑性格的男性,比較容易患ED。如果他們因為性無知或者緊張而出現一次失敗,同時又得不到伴侶的安慰和鼓勵,就會更加無地自容,從此出現心理、情緒的惡性循環,導致真的出現ED。
另外,有強迫癥、對什么都比較計較的人,也容易患ED。
朱教授建議,年輕人要避免生活中出現上述情緒變化,平時生活中就要多注意怡情逸性,開朗豁達,多了解些性生理、心理知識!靶詿o知也能打垮年輕人”,與亂用中藥材和保健品進補相比,調節身心、增加性知識是年輕人預防ED的最好方法。
中老年ED與健康有關
漸入老年,很多男性反而逐步對自己勃起不堅的狀況視若無物了,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人衰老中必然伴隨的一個現象。對此朱教授認為:“中老年人偶爾不能勃起很正常,但是,他們絕不能對自己勃起不佳的狀況視而不見!
馬曉年教授指出,男科學普遍把ED看作男性健康的晴雨表。中老年慢性疾病,或者健康出現衰退都是導致ED的重要元兇。
朱教授表示,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慢性腎功能疾病、腦垂體及前列腺、關節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以及生活方式不夠健康,經常吸煙、喝酒,服用鎮靜劑的人,都要對自己可能出現的ED問題有所準備。一旦發現有勃起障礙后,首先要檢查自己的慢性病是不是突然加重了。
其次,要考慮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ED癥狀的出現,表明你的身體已經不能像年輕時那樣扛得住這些“折騰”了。
治療ED要個性化
男人ED誰來拯救?
朱教授說,跟所有疾病一樣,早發現早治療才是解決ED的最佳途徑。無論年齡大小,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勃起障礙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看醫生,絕不能羞于啟齒,更要避免自己胡亂進補。在臨床上,專家都推崇個性化治療。對于年輕人常見的心因性ED,偉哥類藥物治療,再配合醫生的心理輔導,效果最好。能和妻子多溝通對ED治療也非常重要,有時甚至可以不治而愈。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有原發性疾病的要先治病,還要配合一定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調養好身體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