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我們家人。”我自語著。一直以來,我以為他屬于我和我們家了。相識、戀愛、結婚,我有預謀地一步步讓他變成我們家人。他曾經很愉快很情愿,怎么反悔了呢?
我不承認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
他是私營公司老板。我是銀行職員。他來談貸款。遞表格的時候,我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長蒼白,指甲整齊干凈。我對他一見鐘情。主管貸款的處長是我媽的同學。媽找處長把他的情況了解了個底兒掉兒。父親是位有聲望的學者,有一個哥哥,這對我們這撥兒獨生子女家庭太重要了。大學學建筑,目前做建材生意。處長出面說媒。我們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他這樣的出身又多金的男人通常是美女們的獵物。
我呢,姿色平平,是個“沒女”。像所有“沒女”一樣,我不敲榨他的錢,不敲榨他的時間。他加班,我會為他送去媽媽煲的湯,他母親住院,我會請假天天去醫院探望,要求陪護。我義無反顧地投入,關系發展平穩迅速。
我雖是獨生女,但卻在一大家子人當中熱熱鬧鬧地長大的。母親是長女,父親又對母親言聽計從,舅舅家、姨媽家都和我們家走得很近,爸爸說,我們家是典型的母系社會。我談戀愛,幾乎全家總動員。媽媽對他特別好,做他喜歡吃的菜,舅舅、姨夫也常常一起來吃飯喝酒、聊天,場面熱騰騰的,每到這時他的臉也紅撲撲的挺健康,不像平時蒼白得讓人心疼……真該著是我們家的人!
“你們家真熱鬧,一大家子人挺溫暖的。”他說。
他說的是真心話,他們家幾乎沒有什么家庭氣氛。我第一次去他們家拜訪,他父母只是出來坐了坐,就各自回書房了,飯菜也是保姆準備的。至于他的哥哥,結婚前我只見過兩次。
兩個家庭很不同,但我不覺得我們門戶不相當。我父親這些年和人合股經營汽車美容連鎖店,單從經濟上看,我們不輸于他們家,除了沒有他父親書房里的古董字畫。
那年的所有節日,他都是在我們家過的,每次他都很高興。我和我們全家占勝了他身邊其他女人,戰勝了對我們婚姻表現冷淡的他的父母。我們結婚了。
“我看好了一個樓盤,挺不錯的,開發商從我們銀行貸款的,可以打個折。” 我們的新家距我父母家不足2公里。母親私下說,他們家不管挺好,我們等于招了個女婿上門。
嫁得如意郎君,媽媽常常跑過來給我們做飯。除了合法地擁有他和他的房子、汽車、存款,我依舊做女兒一樣愜意。
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他好像生活在我們同一屋檐下的另一個空間。他不僅水杯是固定的,連飯碗也是固定的,你用你的,我用我的。有一次媽媽來用了他的碗,第二天他就換了一個新的。他書房里每一本書好像都有自己的位置,我動過、看過,他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從哪兒拿的放回哪兒去,不能放回原處就不要動它。”我的幾本流行小說和雜志只能呆在一只紙盒里,不能混進他的書柜。4個一模一樣的枕頭,一人兩個,他總是能分清哪兩個是他的,而且絕不調換。他的衣服和我的放在不同的衣柜里,他的內衣從不讓我洗,他的襪子也絕不丟進洗衣機。我發燒了,他會為我熬米粥,卻不肯喂我。“你沒有病得起不來床,自己吃吧。”他說過,他小時候胃痛得要命,當醫生的媽媽也是先批評他吃東西不注意,然后再給他吃藥的。
大多數時候,他總是忙生意上的事,回家挺晚;丶以缌,也是吃過飯就鉆進書房,不是看書就是上網,很少陪我看電視。“你自己看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兒,沒必要一起互相干擾。”“去看電視吧。這樣看多別扭。”有時候,我發現他在網上看電視。“不用了,我看這些你又不喜歡。” “那我讓給你看。” “你看電視劇吧,沒必要將就我。” 其實我只是想和他一起擠在沙發上看電視,哪怕是我最不喜歡的新聞節目。他這人哪兒都好,就是和人有距離,以前我覺得他和他家里有距離感,那種冷冰冰的家庭沒距離才怪呢,我對他可是熱乎乎的,而且夫妻間本來就該親親熱熱的才對嘛。
該親熱時親熱,不該親熱的時候也不用老黏著。我最恨他這句話。我不明白,下班了他哪來那么多“自己一個人”做的事情。一個做生意的人,老是看那些學術的書,有什么用?也就是和他父親聊天用得著。
最讓我生氣的是去年夏天,我們計劃去旅行。我想去泰國,他要去以色列,最后,他竟然說,我們分頭去,你去泰國、我去以色列。
我不想一個人去,我說。你可以和你媽媽去,費用我們出。那你呢?我一個人去以色列。那我和你去以色列。旅行本來就應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你沒必要將就我。
我以為他說說而已,沒想到他真拿了我和媽媽的護照,辦了泰國的簽證和機票,送我們上了飛機。自己一個人去了以色列,末了還去了埃及。
久而久之,我明白跟他撒嬌和親近都是一件費勁兒不討好的事兒。
媽媽經常來,他對媽媽很尊敬,但是話很少。由于住得近,舅媽、姨媽也常和媽媽一起來,他只打個招呼就消失在書房了。有時候,她們做了好吃的,來電話讓我們過去吃。“一頓飯,別跑來跑去的了。”他說。結婚后,他去我家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大半年好像就沒去過,更別說我們一大家子的聚會了。我報復他,也不和他去他媽家,他倒不在意,自己每星期回去一次。我拒絕陪他去應酬,他也不著急,穿戴整齊自己去了,反倒留我一個人在家里倒抽冷氣。
“以后別讓你媽過來做飯了。” “怎么了?我媽做的多好吃啊。” “好吃也不能老這樣。” “我媽愿意,怎么著,你還不愿意了?還不是為了讓你吃好點兒,讓你過去吃你又不去。” “我家就是我媽家,我媽就我一個女兒,你媽愿意她也可以天天來,你媽她不來呀。”
我們之間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多。有時候媽媽在這里的時候,他會故意不回來。
那天,他媽媽來了,“這些都是我媽媽過來做的。”我從冰箱里搬出飯菜。
“謝謝你媽媽。但是如果你媽媽覺得你沒有獨立成家生活的能力,就應該讓你呆在家里,而不是出嫁。”他媽媽心平氣和地說。我氣得肺都快炸了。
晚上我和他鬧。“你媽怎么能那么說話?自己什么都不管,我媽這上趕著還落不是。”“我媽說的有道理。” “狗咬呂洞賓!”“我娶的是你,怎么像你媽也陪嫁過來了?還有你姨媽、舅媽。”
“你!”“你以后少讓她們來,鬧哄哄的。飯你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外面吃,請保姆也行。”
我氣得大哭,姨媽來電話。“你怎么了?”“沒事兒。”10分鐘后姨媽來了。“你們小兩口怎么了?你可不許欺負我們小茹。”“這里好像是我的家,您不請自來,不對的好像是您。”說完,他進了書房。
男人就這樣,結婚就變了。姨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