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女士與丈夫結婚五年中,日子一直過得很平靜。沒想到,一年前發現丈夫有外遇,她一氣之下與其離了婚。但沒過多久,丈夫與外遇分手了,又回到她身邊。重新開始夫妻生活的俞女士,盡管放不下對丈夫的感情,卻總是懷疑他與那個女人藕斷絲連……
A。看著電話單往外輸出,內心抑不住憤怒的火焰
直爽的俞女士迫切希望解開積壓在心中的疑慮,于是一進演播室就打開了話匣:“他剛回來時,我也不是不愿和他一起生活,但就是不放心了。有時候,我發現他一到家就把手機關了,跟我出去時也不開手機。我就懷疑,他是不是跟那女的沒有斷?我也問過他原因,他說怕費電。我覺得可疑,趁他不在的時候打開手機,看里面有些什么。奇怪,里面一個電話都沒有,打進來的沒有,撥出去的沒有,未接電話也沒有。我想是不是他每次進家門之前,就把電池給卸了,把所有電話都刪了。我又想,你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才這樣做。于是,我就想到去打印一份電話單,來證實他跟外遇有沒有斷。我提前打電話問,查電話單要什么證明,營業部的人告訴我,如果不是自己的,拿著對方身份證和自己的身份證就可以了。我就對丈夫說,拿你的身份證給我用一下,他沒問我什么,就給我了。我就專等著打電話單的那一天,看看是什么結果。”
結果讓俞女士驚傻了!她去打印了三個月的電話單,出來一長串電話號碼!看著電話單在機器里往外輸出,俞女士果真看到了其中有外遇的電話。因為丈夫曾經用自己的手機給她打過電話,所以知道這個號碼。她拿著電話單的手禁不住顫抖,內心更抑不住忿怒的火焰,被一種欺騙和愚弄的感覺深深刺痛著。
俞女士馬上就給丈夫打電話。她說:“你在單位干什么呢?我沒帶鑰匙,你趕緊回來吧。”等丈夫趕回家中,俞女士已經怒氣沖天坐在屋里了。俞女士劈頭就質問:“你為什么還給她打電話?……”其實,按她內心的想法,是希望有些事情說明就可以了,結果丈夫越隱藏,反而越讓她覺得有什么事。俞女士見丈夫依然三緘其口,便越說越生氣,到后來就打起來了。當然,最終還是丈夫妥協了,因為按俞女士的說法是:“本來就是他理虧嘛。”
對此事,丈夫卻另有解釋。他說:“以前,我們不吵架的時候,我有什么事還能跟她說。后來一吵架,我就有什么事不愿跟她說了。說起打電話,我為什么怕她知道,還把電話刪掉,就是怕引起她的誤會。我感覺她老是防著我,不相信我。她在氣頭上,我也不能理她,因為這時候我跟她解釋什么,她都聽不進去。”
B。“以前過馬路還牽我的手,現在基本上不管了”
對此,北京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教授,從兩人分別講述時透露的信息分析說,就剛才丈夫解釋電話的口氣來看,并不坦誠,顯然是在回避,好像不愿意說。理由好像是因為妻子老查自己的電話,老防著自己,不相信自己。這種不相信里面,難道就沒好的意義嗎?比如,能看出妻子很在乎自己,她希望與你增加交流,達成對你的理解和接受你。專家接下去說,看得出來,這丈夫是個不愛說話的人,交流信息就比較少。那妻子被逼到了一定程度,她就認為只有從電話上找到一些信息。那么,這動機難道是不好的嗎?她都是為了和丈夫達成交流。但這種交流方式,如果繼續進行下去的話,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再說俞女士,關心丈夫,與他增加交流,查電話是一種方式,但其實有很多方法比查電話好,而且不容易引起誤解。即使妻子的確懷疑他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解決。比如用探尋的方式,用好奇的語氣說,你看這個月,你給她打了幾個電話,你們談些什么事。讓他感覺到,你是在沒給他壓力的情況下談問題。丈夫是個好脾氣的男人,相信他也不會生氣。但用那種否定的、懷疑的口氣去談,他一下就接受不了了。
為考察男性和女性需要親密關系的程度,心理專家在現場為他們做了一項實驗:讓這對夫妻站起來,先閉上眼睛,憑感覺選擇一個靠近對方的位置,直到這位置讓自己感覺舒服。這就是心理距離,或叫做對親密的需求距離。當丈夫和俞女士在一起時,他多多少少是有邊界的,他選擇的位置中間有縫隙,不是緊貼妻子。而俞女士站的位置是摟著丈夫,讓他的部分身體在自己身體的范圍內,而且把頭靠在丈夫肩膀上。這樣看,他們兩人對親密關系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就是說,妻子對親密關系的需求要高于丈夫,她更多的快樂是從這樣的關系中獲得的。而丈夫有些快樂可能會從別處獲得,比如從朋友那里獲得。
為什么夫妻間會存在這種差異呢?專家解釋說,因為每個人愛的動力和被愛的能力是不一致的。但這種差異并非壞事。只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總有一天,經過夫妻的共同努力,會慢慢找到一個合適位置的。這位置,既比丈夫現在選擇的位置要親密些,又比妻子選擇的位置要稍稍松開些,恐怕才是婚姻關系中最理想的。但俞女士仍心存疑惑:為什么剛開始,他對我特別好,而現在反而有一種距離呢?是不是因為他跟那個女人沒有斷,所以對我不夠好呢?她又回憶起往事:以前兩人出去,他老拉著我。過馬路時還牽著我的手,而現在他基本上就不管了;剛結婚時,我夜里發燒,他每四個小時就起來看我,撫摸我,看我是不是退燒了。然后給我吃藥,再用涼毛巾給我敷一下……
專家支招:愛使分離的人走到一起
仔細想來,俞女士也承認說:“有段時間,我就是對他比較挑剔。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嚴格要求他。比如去同事或朋友家,見人家同事特別會說,逗得大家都樂,而他不太愛說話,坐那兒不動,我回家就會埋怨他。”
心理專家告訴她,這讓人想起《刺猬》的寓言,由于某種事情,你(指俞女士)開始挑剔了,多疑了,有不好的情緒了,這時候就相當于長刺了。而這時候丈夫怎么可能來摸摸你的額頭、看看你的體溫呀?因為他覺得你會刺著他,覺得你不那么親近了,他也會長出刺來。盡管他的刺可能比你少一點。但兩個人都有刺的時候,距離就更遠了。反之,假設你不長刺,丈夫也許就長不出刺來,那你們的關系還和過去一樣好。在家庭里,做丈夫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希望得到太太的認同。不管他做什么,太太都很欣賞他,能夠理解他或支持他。這一點會讓他對家庭投入更多關心和更多熱情。如果他在家庭里得不到這些,那么他常常會采取慢慢地和家庭保持一定距離,來處理夫妻間的這種沖突。
接下來,專家建議說,俞女士是比較受情緒控制的,希望你首先要對丈夫信任,因為既然他回到你身邊,就代表他仍然愛你,離不開你。而且,他今天肯過來,跟你一起做節目,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度。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每當你的情緒起來或產生多疑的時候,你第一就要想到這個前提,就是說,如果他真正不愛我了,那為什么還要回到我身邊來呢?第二,每次你生氣以后,為什么總是他會妥協,他會原諒你呢?第三,你每次有什么想法時,就去找他溝通,讓他配合你得到正確、有用的信息,找到一種默契,你的多疑就會慢慢消失。
從丈夫方面看,美滿的婚姻最需要珍惜。如果妻子查電話,對你不放心,其實,這也是一種夫妻間的親密游戲,或者是一種親密關系。因為兩個親密的人就不能夠容忍秘密。就是說,如果丈夫的好多行為妻子都不知道,跟誰來往、喜歡誰、他的價值觀是什么、他喜歡吃什么、穿什么,妻子都不知道,這個愛情是不深刻的。假設他們打算要生活在一起,她就想更多地了解對方,夫妻間彼此了解對方和誰打電話或和誰來往,其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不是非常糟糕的事。所以,妻子關心丈夫的電話,也是關心丈夫的生活。看起來,俞女士夫婦并沒有太大分歧,不過是一個人希望能抱著,一個人希望有一點點縫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而這個距離并不大。愛,并非是絕對對等的,適度的差異和適當的矩離,只會增加彼此間的吸引力。換句話說,只要有愛,即使分離的人還能走到一起。相信經過一段時間,雙方互相理解后,婚姻生活會呈現美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