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結束的“超級女聲”決賽中,兩名“假小子”李宇春和周筆暢分別以超過300萬的短信投票支持列冠亞軍,女孩兒味十足的張靚穎在短信投票中以絕對劣勢獲得了季軍。時代變了嗎?為什么“假小子”這么受歡迎?
“時代的確在改變,隨著分工越來越不明顯,兩性差異會越來越少。”廣州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的袁榮親咨詢師近日對記者說,“但時代也沒有改變,因為雙性氣質的人其實一直是容易受歡迎的人,而且他們的心理相對會更健康。”
“假小子”更健康
一位50多歲的女音樂人是一名“玉米(李宇春Fans的昵稱)”,她寫了長達四五千字的文章,從專業(yè)角度上稱贊了李宇春的唱功,文章最后提到,李宇春是她夢想中的形象,她小時候就想做這樣一個女孩,但不敢做,最后還是做了一名乖乖女。這樣的文章并不在少數(shù)。
為什么很多女性想做卻不敢做假小子,不情愿但還是做了乖乖女?
廣州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袁榮親說,這是因為,不僅大眾堅持傳統(tǒng)的女性刻板印象,她們的父母肯定也堅持這樣的刻板印象,兩種壓力結合到一起,令她們不敢去自由地去塑造自己的第三性征。
他說,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主要是生理基礎決定的,但第三性征主要是通過對父母的認同和模仿形成的。男孩容易認同父親,女孩容易認同母親。如果父親是一位勇敢、果斷、粗獷、豁達的男子,而且是一位愛孩子的好爸爸,男孩就會把父親當作學習和超越的偶像。如果母親是一位溫柔、賢淑、通情達理、體貼的女性,而且是愛孩子的好媽媽,她就會自然成為女兒學習和模仿的偶像。
男孩認同父親,女孩認同母親,這是第三性征形成的基礎。但是,袁榮親說,最健康的情形是,孩子不僅認同了同性父母,也認同了異性父母一些優(yōu)秀的第三性征。如果父母的第三性征都很健康,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健康的雙性氣質。
“很女生”是刻板印象
性別差異有三個層次。首先,生殖器官的差異被稱為“第一性征”,嬰兒一出生,我們就可以通過第一性征知道嬰兒的性別。其次,像乳房、喉結、體毛等被稱為“第二性征”,嬰幼兒時代,兩性在這些方面并不存在差異,但進入青春期后,這些外貌特征才逐漸發(fā)育,成了區(qū)別兩性的“第二性征”。至于像性格、氣質等人格特質,則被稱為“第三性征”。
對于兩性的第三性征,有一些習慣性的認識:男性直率、雄心勃勃、大膽、爭斗精神強,對愛的要求強烈而且主動,女性差澀、靦腆、膽小、多愁善感、溫文爾雅,對愛的要求被動,對被愛的要求強烈。
不過,在心理學上,這種習慣認識被稱為“性別刻板印象”。人天生追求思維的簡單化,于是對一些事物形成了一些簡單的認識,這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方便了思維,但也阻礙了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
具體到性別上,常見的刻板印象就是,男女兩性擁有相互對立的性別氣質:男性陽剛,女性陰柔;男性粗獷,女性細膩;男性堅強,女性溫柔;男性直接,女性溫婉;男性大膽,女性羞澀;男性雄心勃勃,女性溫文爾雅……
但性別刻板印象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以前,最典型的女性刻板印象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現(xiàn)在,這個刻板印象就很難成立了。以前的男性刻板印象是“男主外”,但現(xiàn)在“家庭主男”也越來越多。
“超級女聲”的前三甲中,季軍張靚穎基本符合女性刻板印象,冠軍李宇春和亞軍周筆暢都顛覆了這種刻板印象。并且,兩個“假小子”大受歡迎,在青少年中的人氣遠遠壓倒了張靚穎。袁榮親說,可以料想,她們會對這一代的少女構成強大影響,在相當?shù)某潭壬蠒淖兇蟊妼ε缘目贪逵∠蟆?
“雙性人”更受歡迎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雙性氣質更受歡迎的一些例子。48歲的王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是一名四川人,個子不高,表面上看,男人味道十足,聲雄力猛,做事從不拖泥帶水,而且為人非常豪爽。但同時,他又有很女人味的一面,他非常細膩,對家人和朋友無微不至,是親朋好友圈里的“心理醫(yī)生”,他們公事私事都愛找他商量。
相反,26歲的李征身材修長,長發(fā)披肩,外表女人味十足。但在一群千嬌百媚的女性伙伴中,她又很男人,講話向來干脆利落、做事敢作敢當,再加上她同情弱者,平時對柔弱的姐妹們多加照顧,樂意為從男友那里受了委屈的女伴出面撐腰,因而贏得了姐妹們的敬佩和信賴。
同時,在男性朋友眼中,這個喜歡穿吊帶裝的平胸女孩大大方方,個性里透著一股豪爽,可以一起喝啤酒侃球,狂聊國事軍事,不會像其他女生那樣表現(xiàn)得過分矜持或扭捏,也不會動輒為瑣事哭鼻子,更重要的是,在男生面前她也會露出小女生的嬌羞和脆弱,在別人傷心需要安慰的時刻,她又不失女孩子特有的溫柔和細心,因此,李征在男性朋友圈里同樣游刃有余,既被一些人戲稱為“穿吊帶裝的哥們”,又擁有一支各自較勁的愛慕者隊伍,讓不少一見男性就不知如何自處的女性朋友十分羨慕。
無論男女兩性,都應該取長補短,同時具有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優(yōu)秀特征。女子可以熱情潑辣、性情剛烈、精明強干,男人也可以剛柔并濟、感情豐富、務實穩(wěn)重。
如果說,男人是一個世界,女人是另一個世界,那么,有雙性氣質的人無疑是更容易在兩個世界之間自由地穿行,同時贏得兩個世界的好感。這是“雙性人”越來越容易如魚得水的基礎,“超級女聲”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性別差異會消失?
最早提出“雙性氣質”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貝姆。貝姆認為,傳統(tǒng)文化將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當作一個維度,男性氣質高的人女性氣質一定會低,女性氣質高的人男性氣質一定低,而中性人就被視為是不男不女的人。
貝姆反對這種刻板印象,她認為,這種習慣性認識將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對立了起來。由此,她提出了新思維: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是兩個獨立的維度。這樣一來,就可以分出四種人:
典型的男人:男性氣質得分很高,女性氣質得分偏低;
典型的女人:女性氣質得分很高,男性氣質得分偏低;
雙性氣質人:男性氣質得分很高,女性氣質得分也很高;未分化的人:男性氣質得分偏低,女性氣質得分也偏低。
貝姆的研究引起轟動,并很快得到了心理學界的普遍認可。另一些心理學家還從社會進化的角度提出了對“雙性氣質”的理解:人們是性別刻板印象的被動接受者,但更是主動的塑造者。人們不斷地去突破傳統(tǒng)的性別刻板印象,主要是這種突破會讓他們更適應社會新的挑戰(zhàn)。以前,男性和女性面臨的社會挑戰(zhàn)不同,他們也就形成了鮮明的第三性征差異,但現(xiàn)在,兩性在社會分工上越來越不明顯,第三性征上的性別差異也就會越來越少。當兩性面對的問題一致時,性別差異甚至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