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也可以美麗嗎?隨著中國版的《丑女貝蒂》——《丑女無敵》在湖南衛視的熱播。憑借著對“美麗”觀點的深入詮釋及思考,《丑女無敵》從諸多類似的都市劇中脫穎而出,“丑女現象”成為了近來的一個熱門話題。
女主角林無敵以一個“看哪兒毀哪兒”的形象,贏得了都市白領的寵愛。為女性所追求的“美麗”賦予了一個全新的含義:每個女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美麗,美麗不止一種。
一個嶄新的“美麗”視角
央視媒介調查公司數據顯示,《丑女無敵》的收視率在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二,“林無敵”以一個“小眼鏡、大牙套”的形象迅速竄紅。經過導演的精心打造,丑女無敵的“無敵形象”可以說是所有傳統意義上不漂亮特質的大集合。就連該劇的男主角費德南的扮演者劉曉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說林無敵是美女,很不現實。”那么,這個白領口中的“美麗丑女孩”究竟美在哪里呢?
“林無敵的美并非直接來自外貌。首先她美在一種自信。當她敢于欣賞自己的特質,這種特質就有了轉化為獨一無二的美麗的可能。”復旦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于海,這樣解釋“丑女無敵”現象,“主流審美觀并沒有錯,但它只代表著美麗的一種。林無敵為女性帶來另一個美麗的機會,讓自己有機會能看到與他人不同的地方。與標新立異不同,‘無敵’所說的,是把天分和特質用自我的方式展現出來,接納自己同時欣賞他人,增加世界的豐富性。”
一位另類的“美麗”講述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敵的走紅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與她劇中的定位相關。”于海解釋說,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社會由各種社會角色組成的,職業角色是其中的一種,“模特以‘美麗’為職業,不美的模特就是失敗的;林無敵作為秘書,其職業不是‘美麗’。所以,人們對她的社會期望也不是‘美麗’。而由這樣一個角色來講述有關‘美丑’的話題,就會特別有親和力,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有關部門的調查印證了于教授的話。數據顯示,《丑女無敵》在13至29歲的年輕觀眾中具有相當高的人氣。而在占總人數65%的女性觀眾中,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領女性又占了較高的比例。“之所以喜歡林無敵,是因為從她身上看到了‘美麗’的希望。都市女性承受著各種壓力,對外貌等各項指標完美苛求。”在上海工作的王小姐說自己是“無敵”的超級粉絲。
雖然大多數都市女性的職業不是“美麗”,她們卻都把這當成了最重要的行為展示。“纖瘦白皙”作為美的狹隘化標準被普遍追隨,支配和誤導了各種身材、年齡和膚色的女性。“這不是展示自我,而是喪失自我,喪失了自己的角色,丟掉了專屬于自己的美。林無敵是個例外,她明確了自己的角色,也就明確了屬于她自己的美麗。”于海說。
一場強調個性的“美麗”革命
《丑女無敵》的前身——《丑女貝蒂》曾在西方社會中掀起過一場關于“美麗”的討論,“多元化的個性美麗觀”在西方女性中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和傳播。那么,“林無敵”有可能在中國扛起“個性美麗”的新旗幟嗎?
據了解,此次獨家冠名贊助《丑女無敵》的國際知名個人清潔品牌“多芬”,早在2005年就在全球80多個國家發起過致力于讓女性“看見自己的美麗”的“真美運動”,吸引了超過5億人的積極參與。贊助《丑女無敵》,無疑是“真美行動”在中國的新一輪延續。
“‘真美運動’在歐美非常轟動,這不奇怪。”于海說,“西方尊重和張揚個性的文化,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臘就開始了。相比西方,個性化的‘美麗’歷來被中國社會所忽視,當強大的宗法傳統壓制了中國女性展現美麗的自由,‘女為悅己者容’成為了流行趨勢。今天,中國社會的進步帶來了對個人感性權利的肯定,從經濟社會權利,擴展到對個性及美麗的堅持和追求。”
從這個意義上講,“林無敵”讓社會看到了美麗的另一種可能,為“美麗”另辟了一條個性的新徑。《丑女無敵》電視劇的走紅不再是簡簡單單一部都市劇的風靡,而意味著一種新的“美麗”觀念正在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