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用“三高”(高齡、高學歷、高收入),還是用“3S”(Single、Stuck、Senventies)來形容“剩女”,都體現了現代女性的一種無奈。
高挑的身材、俊秀的容貌、優雅的談吐,婷婷幾乎擁有優秀女人的所有條件,但是令所有認識她的人都不解的是,年屆30,婷婷依然單身。坐在麥當勞的角落里,婷婷一臉的平靜:“是啊,對于30歲女人而言,單身已經不能提高身價了。”婷婷說自己并不前衛,也從沒想會過這么久的獨身生活,但是她已經不由自主地成為“剩女”。
如今,像婷婷這樣,一群有學識、有樣貌、有經濟基礎但年齡已經30~40歲(也有人將其定義在28到35歲)的單身女性被稱為現代“剩女”,也稱“3S女郎”———Single(單身)、Stuck(被卡住了)、Senventies(大多數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一本時尚雜志這樣形容她們:“長得漂亮、學歷高、有思想、有個性、有原則、有品位、感情豐富、十分自我……卻找不到男朋友。”
不得我命,寧缺勿濫
29歲的婷婷出生在天津的一個工薪階層家庭,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優等生。大學畢業后,婷婷進入一家知名外企。6年間,婷婷從一般職員做到了部門主管,月薪過萬。“從24歲那年起,我就很想結婚。我也在親朋好友的安排下多次相親,但都沒有成功。”
“總有人說我太挑剔”,婷婷一臉無奈地說,“可我覺得自己并不挑剔,只是認為婚姻是要找一個一起生活大半輩子的人,我很看重它,希望一生只有一次婚姻。”剩女被剩,往往不是因為她們蔑視婚姻,特立獨行,而恰恰是因為她們堅守原則,尊重婚姻。
“姐妹們,不要放棄對愛情的理想,與其陷入乏味的婚姻不如一個人活得痛快淋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寧缺勿濫”……剩女們在論壇里高談闊論著。
害怕承擔風險和責任?
“剩女”一般生于上世紀70年代,部分生于80年代初的女孩,也步入“準剩女”階段。而這些“剩女”、“準剩女”的父母們也在面臨著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女兒愁嫁時代。
56歲的金女士已經退休幾年了,本該到了享受閑暇時光的階段,她卻整日憂心忡忡,只因為27歲的女兒雯雯還沒有出嫁。“現在的年輕人獨立有主見,不能將就。而且現在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太多了。
身為公務員的劉希的女兒已經30歲了。他說,女兒對婚姻存有恐懼心理,認為“不結婚可能會比結婚更幸福”。劉希不能接受女兒的這種論調,認為現在的大齡單身男女最大的問題就是責任心差,害怕承擔風險和責任。
環球剩女搜索
“剩女”現象的出現,有著多重社會及經濟的因素,可謂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挪威,30~35歲的年齡段里,未婚女性比已婚女性的數量大得多,這是因為跟男朋友“僅限于”搬到一起住的現象非常普遍,沒有非結婚不可的理由。但是在30歲以上的未婚女性中,有20%的女性是完全意義上的單身,沒有結婚,也沒有男朋友。
在英國,47%的女性希望自己在26歲到30歲結婚,40%的女性選擇31歲到35歲。但是,只有34%的女性認為她們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尋找一個伴侶。英國30歲以上單身女性比較多的原因是在人們的普遍觀念中,婚前應該好好地享受人生、求學就業。即便30歲沒有結婚,也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