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千挑萬選也不結婚
很不幸的是,在把約會視為結交未來伴侶的途徑的同時,如今這一代年輕人又從“挑選與約會”和“單一又穩定的交往”這兩種方式中繼承了最糟糕的要素。網絡時代鼓勵我們去“挑選再約會”,但是跟上世紀初的美國不同的是,我們現在不僅要從身邊人中挑選,而且要從數以百萬的在線人士中相互比較,真的是“千挑萬選再約會”。的確,有些人可以發展“單一又穩定的關系”,但跟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青少年不同的是,現在的人缺少了“結婚或者發展長期關系并承擔義務”的觀念。
那么還有沒有別的交友方式呢?答案可以從英國傳統的交友習俗中找到。我們應該先像普通朋友那樣“玩在一起”,慢慢了解,再培養感情。這比加入俱樂部或者社團意義更大,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一層地了解自己認為熟知的人。
美國有一項經典研究:把學生們任意安排到不同宿舍,結果發現,促成男女雙方成為朋友的因素不在于外表、人格魅力或者性格相似性等,而是雙方房間距離的遠近。換句話說,親近程度(或者說彼此接觸了解的時間)起了關鍵作用。而且,市場研究人員對新近結婚的女士的一項調查結果也表明,20%的女性對自己現在的伴侶并不是一見鐘情,這也說明慢慢接觸了解很重要。
不管你是否愛聽,但你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理想伴侶就來自于生活中的偶遇。因此,我們更應該牢牢抓住每一次交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