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回事,我身邊的許多女士都變成了“獨身女人”。她們有的早已過了生育孩子的年齡,還一個人悠悠哉哉的獨自過日子;有的婚后不久,就逃離了圍城,連孩子都沒敢生;有的離開了那個令人傷心失望的前夫后,一個人帶著孩子,再也不愿重蹈婚姻的覆轍。
嚴格說來,未婚的獨居者和離婚單過者是有一定區別的,后者被稱為單身女人也許更確切些,但無論獨身還是單身,她們畢竟是在過一種婚姻以外的日子。她們會感到孤獨嗎?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生活呢?社會上許多人會覺得這些人一定很苦惱,很寂寞,甚至有一些變態。但就我身邊的朋友來看,似乎不像人們猜測的那樣苦不堪言,她們生活得也蠻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們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約了她們中的幾位來聊了聊。
a女士是我大學的同學,長得小巧玲瓏,用另一個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她是按她自己的那個比例來生長的。”a女士愛讀書,甚至讀了許多哲學書,和我們在一起聊天時,沒有誰會注意到她的個子比我們都小。所以我常說她是:內容大于形式。然而,由于a女士一直沒有遇到一位內容和形式都與之相匹配的另一半,所以至今還待字閨中,除了讀書、訪友、旅游,再就是照顧已年邁的雙親。談到將來,a女士說:“總得是一個能與自己交流的。如果純粹是結婚過日子就算了,我是寧缺無濫。”我與a女士交往已久,了解她心理素質很好,與人相處又隨和,是一小小巧巧卻落落大方的人,因此她的朋友很多。這樣的人是不會寂寞的。
b女士是老三屆高三的知青,回城后一直忙于學歷和工作,想到該成家過日子了,卻錯過了婚嫁的最佳年齡。滿臉書卷氣的她決不愿降低標準草草打發自己,于是再投入工作、又提高學歷,待這一切忙完之后所在單位卻停產了。更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當初那些早早嫁了人的同學這時卻遭遇了婚變,另一些又由于單位不景氣無奈地下崗了,還有的因為孩子不爭氣令家庭充滿不幸。提起這些,b女士感慨地說:“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遭遇到類似的煩惱,但誰又敢保證不被我碰上?好在別人忙著結婚生孩子的時候,我正不斷地充實自己,所以現在剛一失業就又有單位聘我。現在我生活得很充實,平時下班回家陪陪家人,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爬爬山,將來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上老人院去就行了。”聽得出來她的輕松不是裝出來的。
c女士已經年過不惑,許多人以為她是獨身主義者,其實不然。“無非是沒有合適的。”c女士說。“什么才是合適的呢?”有朋友關心地問。但這怎么能說得清楚呢?“這可不是看得見摸得著,必須自己親自去感受。其實我并沒有要求什么特別的條件,合適就行了。”好家伙又是“合適就行”,我覺得這就是一條不容易滿足的條件。看看周圍的夫妻,有多少是合適的?同事們替c女士著急,她自己不急。業余時間,愛好廣泛的她有的是事做,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d女士離婚已經八年了,一提起再婚就頭疼:“算了算了,伺候一個我就夠夠的了,還得伺候兩個,而且我那個前夫,伺候他,他還不高興。現在這樣我覺得很好,除了好好教育兒子外,我還可以好好地搞我的專業。我是學農業的,經常要下鄉去作技術推廣工作,這個工作很有意義。我沒有寂寞的感覺,而且已經習慣了獨處,但獨處并不是孤獨。一個人要學會獨處才會更成熟起來。”d女士講的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