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子的生活,到后來,都頗為接近。比如,都有一份想怎么忙都行的工作;都有一套只有自己有鑰匙的居室;都有一個緊密的單身女友的圈子。也不是刻意的,只是規律使然:單身女子要心有所系,感情太不可靠,事業的大樹最堅固;單身女子是成熟女子,要求自我的空間;單身女子與已婚群找不到“共同語言”,需要朋友陪伴的時候也常常發現,只能跟同樣單身的朋友在一起“謀殺時間”。
單身女人的“生活怪圈”
單身久了,還會習慣一些細節。比如清晨起來,瞇縫眼睛看著灰塵在透過窗簾的光束里舞動,專心致志十分鐘;比如總去的街角的那家餐廳,一坐下WAITER就過來問:“老樣子?肉醬意大利面,撒多奶酪粉?”比如晚上回家,遙控器只需按一個鍵,LEONARD COHEN絲絨般的聲音就會準確而溫柔地響起……
單身久了,還會有點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不用忍受電視機里沒完沒了的足球節目,玩到多晚都不用覺得對不起誰,在聚會中,AVAILABLE的身份多少是個加分。
枝枝蔓蔓,根根節節,就這樣,長成了單身生活的小叢林,一個小小的生態圈,自己自足。就是偶爾有點悶,偶然有點不甘心,假日和周末還是需要忍一忍,但即使這些,也會漸漸被習慣,被叢林里的落葉覆蓋。于是,那些單身女人說:“好象越來越難了,再去過兩人生活。”
想到中學里的生物課,一幅插圖:一場大雨,沼澤里出現了一個小池塘,漸漸有了水草,漸漸有了蜉蝣,漸漸有了魚,漸漸有了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水草釋放氧氣供魚呼吸,魚的排泄物肥料了水草,水草的敗葉腐爛營養了池塘水養活了蜉蝣,蜉蝣養活了魚……很自己自足,很循環得當,也很有小小的生命的活潑,只是,如果沒有再及時下雨,水會越來越少,直至干涸……
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單身女人也是如此。如果不去做沖破,不做掙扎,過著也就過著了,慢慢會發展出自己的平衡機制來,慢慢會形成自己的“生態圈”。需要陪伴?還是有一些朋友的;需要生活內容?工作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需要享受生活?單身狀態可以享受的東西還是不少的,一天也可以安排得很滿……只是,這些讓人不再自我折磨,不再內心啃噬的對策卻也成了消極的自我壁壘。你學會了逃避問題,把時間捐獻給工作而且覺得理由正當,你最親近的朋友也過跟你一樣的生活,難姐難妹一抱團,只有更強化這樣的生活;你覺得越來越難開展一段愛情,對于你已經發展出來的“單身樂趣”,另一個人的進入越來越象一種侵犯……
當然,一直單身也沒什么。但是,你真的決定了嗎?寂寞和孤獨會吞食人的生命力,當你的生命力象那個池塘里的水一樣一點點被蒸干,你確定你能接受剩下的那片荒涼嗎?
單身女人,更要多一點“企圖心”,更要多一點主動精神,更要多一點開放心態。不是要抱一顆急嫁的心,而是首先要讓生命多透一點陽光進來,要去愛人,要去被愛,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