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潮讓全世界都頭疼
“單身潮”并不是我國的獨特現象,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左曉斯指出,這是世界的趨勢,各國都面臨著單身潮帶來的影響。
據了解,英國結婚人數已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三戶人,就有一戶是單身;美國“單身文化”上世紀90年代就已進入成熟期,到2007年有49%的女性過著沒有異性伴侶的獨身生活;德國柏林的獨身人口達到54%,德國社會學家已經提出警告,如果獨身的人繼續增加,年老的人沒人照料,再過12代,德國將可能從地球上消失;日本青年的單身率再創新高,政府部門的調查顯示,大約有60%的18—34歲日本未婚男子沒有女友,未婚女子的比例是49.5%;韓國也宣布進入“單身全盛時代”……
“婚姻”作為一個維系社會的紐帶,現在似乎越來越受到輕視。專家指出,主流文化變遷、婚姻觀念更新和社會穩定性等影響是導致出現全球單身潮的共同原因。對于中國日益壯大的單身人群,既有和全球相同的原因,也有自己獨特的不結婚理由,北京紅楓心理咨詢中心督導謝華總結為以下兩點:一是“以自我為中心”。80后獨生子女一代自我意識過強,只看到婚姻的付出,看不到收獲,因此覺得結婚不劃算。而且,他們從小缺乏人際交往能力,恐懼長大后要承受太多東西。婚姻自然受到他們的抵制;二是“挑選太苛刻”。獨立的經濟能力讓大部分女性不再依附于男人生活,因此在挑選伴侶時就會對外貌、性情等條件更為苛刻。
其實,對于單身潮現象,社會沒有必要過于緊張。李建民告訴記者,單身潮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一定時間以后,社會自然會“回歸”到一個理性的層面,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目前應該尊重不同人群對婚姻的不同看法和選擇。對單身者沒必要推崇,但也不應該歧視,社會應該更寬容。
如果想要改變單身狀態,那么就應該從擺脫孤獨的生活方式開始,不善交際的人更應該給自己多創造一些和別人溝通的機會。要想獲得幸福,首先做到的就是降低標準。面對經濟、社會和輿論壓力,大齡單身男女應該拒絕盲目追逐和攀比,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不應盲目抵制也不該一味順從,還是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牽手一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