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很會造詞,特別是對于婚戀市場,一會兒“食草男”、一會兒“肉食女”,如今又出現了“獵婚族”。顧名思義,“獵婚族”就是先設定好擇偶條件,然后按照這個標準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去尋找“獵物”,一旦覺得雙方聊得來,就即刻談婚論嫁。可以看出,在大齡青年婚姻日益成為社會問題的同時,“獵婚族”正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他們。
大齡單身族掀起獵婚潮
調查:七成白領愿意獵婚
什么是獵婚?與普通的相親相比有何不同?廣州微酸婚姻獵頭公司的首席愛情顧問王子夜女士談道:“獵婚是主動出擊的、有著強烈的目的性,其方法也更多樣,更具有創意。”她指出,都市男女婚戀觀的差異,使有婚配需求的雙方產生錯位,“剩女”往往不是“剩男”的目標群體。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有人“窮”則思變,主動去“獵”,以求困境突圍;另外,這也體現了現代人主動把握人生、經營幸福的意識增強了。
記者了解到,獵婚階層主要集中在白領群體,也有部分富豪高調獵婚,當然不排除炒作嫌疑。有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單身職場人愿意接受“獵婚”,可見這已成為擇偶的新方式。當然,獵婚也是需要付出金錢的,一些專業獵婚機構收費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與之相配的是提供高效、有創意的獵婚活動。
個案:高調獵婚的阿姐、阿弟
眼看著快到30歲了,單身的阿麗越來越著急,回家過年也成為煩惱事之一,她最怕親戚朋友過問自己的終身大事。“我不想做剩女,但稀里糊涂地就進入了這個圈子。”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阿麗就主動參加各種獵婚活動,并將自己的QQ簽名檔也換成了有趣的征婚啟事,只不過,愛情路漫漫,她依然在尋覓著。28歲的阿成自從買了房子后就開始到處撒網,尋找理想的伴侶,即使剛認識兩三天的朋友,他也會托人家為自己找女朋友。這樣高調地以物質條件來獵婚,獵來的婚姻會可靠嗎?阿成自信地說:“幸福不問出處,任何一種途徑獲得的婚姻都有幸福和不幸的可能,我在最初階段就將各種具體的條件和細節擺出來,有利于雙方早點了解。”
延伸:“獵婚”在中國能否產業化?
“獵婚”概念在日本火速盛行,一些商家也瞧準這個契機,開拓自己的產業。據悉,某國際品牌曾設計出一款“獵婚胸罩”,罩杯下的時鐘會對設定的結婚最后期限進行倒計時,但只要將訂婚戒指塞進兩個罩杯間的心形盒子,就可以停止倒計時,并聽到結婚進行曲的音樂。當然,這款內衣不對外銷售,只是作為概念炒作而已。但一些酒吧卻適時地推出 “獵婚”主題,吸引單身男女前來捧場。
“獵婚”概念在中國能否產業化?某紅酒吧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廣州的交友酒吧主要是提供場地,并且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是一夜情的場所,如果要開辦純粹的以婚戀為目的的酒吧,會遇到很多挑戰。首先,要把好來者的身份關;其次,酒店的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策劃能力,能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凡是人們需求的,都會有經濟點,以獵婚為主題的產業可以嘗試,但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構思、執行。”該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