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放縱女兒了,錯誤地理解了窮養兒、富養女的觀念,以為給她最好的,讓她衣食無憂,就不會因為一塊蛋糕跟別人跑了,可我忘了告訴她,沒有蛋糕的日子是萬萬不行的。人們常說,安居才能樂業,你倆安居都做不到,何談樂業啊?”這套發自母親肺腑的“蛋糕理論”道出了多少母親的憂慮。連年齡相仿的表姐也說:“男人長得好有什么用,放在銀行能當卡刷嗎?人品好又怎么樣,放在桌上能當飯吃嗎?這個世上只有兩件東西能讓女人幸福,一個是奧迪,一個就是迪奧。”
“大學畢業找工作,我削尖了腦袋想找那些掙得多的工作,讓我買得起房買得起車,好堂堂正正把童佳倩娶進門,可就算我拼了命,也趕不上房價漲的速度……我就是要跟她結婚,有童佳倩的地方,才是我劉易陽的家”。劉易陽最后通過這段真情表白感動了丈母娘。但誰又能說得清到底是被感動,還是含著一口半生不熟的飯團如鯁在喉不得不下咽?
蛋糕重要,感情更重要,但在專家看來,門當戶對最重要。“這不是貧窮、富有那么簡單的問題,它代表價值觀、生活方式的不同。也許兩個人都不在乎錢,但生活富足的孩子習慣用錢去換取生活的舒適,而貧窮的孩子的不在乎是因為已經將這種‘沒有’合理化了,所以同樣是不在乎,但前提、動機、心理背景、情緒都不同”,但矛盾并非完全不能調適,“前提是兩個人情緒都很成熟,又有很高的情商,懂得尊重對方。”問題是,復雜的心理學和熾熱的愛情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現實中幾乎沒有共存的可能。
80后婚姻,先搞定父母再說
婆婆一生勤儉節約,但沒想到嫁過來的媳婦就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不會做飯,不會生活,更不會過日子:花錢大手大腳;因為工作需要,即使懷孕依然化妝、穿高跟鞋;為了在婚后找回初戀的感覺自作主張地回娘家住。所有的這一切,自然都被婆婆打上了“不懂事”的標簽。童佳倩懂事嗎?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爭議。一方認為,既然嫁過去了,就該體諒男方的家庭困境;一方認為,“別跟我說懂事不懂事”,她有保持自我的權利。“最重要的是以家庭共同利益為先”,專家認為,不能在結婚后還像個孩子,“婚姻需要情緒上的成熟,要明白,不開心很正常,要勇敢面對”。
事實上,“80后離婚,父母的影響力太大了”。上海曾有個調查顯示:80后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大量的親情,對小家庭沒那么依戀,即使離婚也不“傷”;同時他們也被父母寵壞了,在婚姻中也常常認為“對方要以我為中心,為我做奉獻”,都想索取而不愿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