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也有階段,下面關于愛情的七個階段,你都經歷過嗎?在《十九世紀的愛情》中,司湯達將愛情稱為“結晶”,分為四種:激情之愛、虛榮之愛、肉體之愛、趣味之愛。還提出,但只簡單列了個提綱。司湯達列這七階段提綱,是從男性的視角。而本文卻試圖從一個女性視角,反向行之去闡釋、體會他所說的愛情誕生的七個階段:
1、驚嘆
陷于愛情的女子是盲目的。她可能傲慢、聰慧,出身良好,舉手投足都是優雅,對圍繞身邊的男子不屑一顧,甚至嘲笑那些陷于情感的人。一旦她命定的主神降臨,這個人,也許在旁人看來,平庸、輕浮,渾身是缺點,不知如何她偏就奉他為神明,一舉手一投足都牽動心思。他的剛愎被驚嘆為“自信”“自傲”,他的固執,被驚嘆為“執著”,他的多疑與反復,被認為是“思慮細密”,他的笨拙,被當作“樸質”。她不許旁人說他半點不好,只要有人稍稍異議,馬上以其全部智慧反唇相譏,認為別人是“居心叵測”。女子的天性是,她全部的生活都以情感為重心,這就注定了一個陷入愛情的女子,會以她的幻想,無限放大愛人的優點。一個女子,如果說愛上一個人,不如說,她愛上的是她的想象。
2、多么幸福
司湯達說,從第一階段“驚嘆”到第二階段“多么幸福”,間隔一年。一個19世紀的男子大概需要一年,但那個時代的女子愛上某位男子,情況就更糟,我們常在小說中讀到某女情感無法慰藉,郁郁而終,魂魄飄零。男子會制造各種機會接近女子,比如渥龍斯基之于安娜,于連對德·瑞那夫人,他們總是主動的。19世紀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羞于表露自己內心,只能寄希望男子的偶然垂青。一次偶遇,眼神的偶然交匯,舞會的短暫拉手,一封信的幾個動人語詞,一次交談的親切語氣,馬上會令她感覺“多么幸福”。女子性別決定了她是被追逐、被左右、被愛著的。現代社會的女子也同樣如此。一個陷入愛情的女子,內心如此敏感,不僅僅她的戀人的顧盼會讓她產生“多么幸福”的感覺,美麗的花,迷人的影象,小說里的愛情故事,一段纏綿悱惻的旋律,都會令她感到“多么幸福”而經常性地熱淚盈眶,因為,愛和美是如此相象,全都讓內心情感豐沛而充滿感動。
3、希望
從幸福的可能,到萌生希望,司湯達說,間隔一個月。其實或者更短、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觸碰,更親密、更深切的心靈交流,與眾不同的眼神,獨屬于他和她的小秘密,心照不宣的感覺,由最早很單純的思念,演變為更多更渴望的肉體糾纏;從僅僅是呆在一塊,到希望拉手,到擁抱、接吻,到更長時間的廝守,希望,是逐步增強的。男子從眼神糾纏到擁抱接吻,中間可能沒有過度,而女子,將更多想象停留在語詞、眼神、內心、情感上,她們有時候害怕直接的肉體接觸,生怕那種不潔感會摧毀內心想象。但火焰總是越煽越高。一旦希望得不到滿足,摧毀性的絕望就迅速降臨。希望、絕望,恢復希望,再次絕望,一個小小的細節錯失,一次偶然的言語誤會,一個不合宜的動作,都可能導致戀愛中人的巨大絕望:“我永遠失去他了,我再也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她大聲哭泣,自己折磨自己,自怨自艾,這種情形,一直要等到希望重新萌發,她就轉眼破涕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