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其心理健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必須是建立在真正的、健康的愛情基礎之上的。反之,不僅不利于心理健康,而且由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并未完全成熟,可能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愛情無疑是大學生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大學生戀愛也早已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了。“臥談會”上、餐廳飯桌旁、課間教室里,都常有興致勃勃的談論。一些戀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雙成對活動在校園里。愛情是那樣獨具魅力,撥動著同學們的心弦,令人尋覓和向往。 然而,戀愛問題恰恰也是大學生最感困擾的問題之一,因為戀愛問題處理不當,導致當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發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學校園里時有發生。
那么,愛情究竟是什么?大學生戀愛心理的階段特征是什么?大學生如何避免戀愛中的心理危機?愛情是什么?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在1988年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他的“愛情三元論”認為,人類的愛情雖復雜多變,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種成分所組成:
(1)動機成分。愛情行為背后的動機,對人類而言極其復雜。其中,性動機或性驅力,以及相應的誘因,如異性之間身體容貌等特征是重要原因之一。
(2)情緒成分。屬于愛情的情緒,除了愛與欲之外,肯定還夾雜著其他的成分,所謂酸甜苦辣的愛情滋味。
(3)認知成分。愛情中的認知作用,對情緒與動機兩種成分而言,是一種控制因素。如果將動機與情緒分別視為電流與火花,認知就是開關或調節器,它可斟酌愛情之火的熱度予以適度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