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我們都希望愛人能盡量的多陪伴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但愛情不是生活的唯一,不是“面包”。任何婚姻都需要有物質的基礎,獲得金錢的方法便是工作。當配偶對工作特別專注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
理解和支持
有理想、有事業、有追求是一件好事,我們要為有這樣的戀人而感到驕傲。配偶專注事業不并代表他/她不愛你,他/她是在為更好的家庭生活奮斗,另一方應在最大程度上表示理解和支持。在他/她有困難的時候,悉心開導;在他/她成功的時候,分享喜悅。
訂立婚姻“盟約”
為了事業而忘卻家庭責任也是不可取的。夫妻雙方可以達成一種“盟約”,明確彼此對家庭的責任,如一方多承擔點家務、一些事情必須一起做等等。在家庭發展規劃上達成一致,然后共同努力。努力的方法可以是不相同的,丈夫可能是在外打拼多一些,妻子則以“后勤保障”多一些。反之亦然。
不忘卻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在公司里,你是總監,是老板,但在家里,你是“丈夫”或“妻子”,要盡到“丈夫”或“妻子”的責任。陪家人外出郊游、和他/她共同家務、為他/她準備個驚喜,這都是與工作不沖突但又能增進感情的做法。
有一個關于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故事:一天,撒切爾夫人回到家,敲門讓丈夫來開門。丈夫問,“敲門的是誰?”,撒切爾夫人想都沒想就回答“英國首相。”可等了半天丈夫也不來開門,于是她又敲門。丈夫問,“敲門的是誰?”,這回撒切爾夫人回答“您的妻子”,不消幾秒,丈夫就笑嘻嘻的把門打開了。
友情與婚姻,孰輕孰重
妻子觀點:結婚后,他依然喜歡和那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不是去喝酒就是去打桌球。難道和我在一起就那么無趣嗎?
丈夫觀點:結婚又不代表我要和朋友們絕交,已經吃一起睡一起了,難道我還不能花點時間和朋友在一起?人的生活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盡管婚姻是生活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但人還是會同配偶之外的其他社會人形成關系。對于年輕人,更是如此。
認識他/她的朋友
擁有一群共同的朋友對維護家庭關系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你認識他/她的朋友嗎?了解他們在一起經常做些什么嗎?如果對對方不放心又想和對方在一起,何不融入到他/她的朋友圈中,成為更多人的朋友。他/她和朋友們要好,不說明朋友們比愛人重要。他/她和朋友之間必定有著共同點,否則也不會成為朋友。
適度保持距離
夫妻應各自保留心中的一塊自由活動空間,誰也不要試圖挖空心思地去改造對方,而是要設法適應對方,讓對方有獨立的人格、獨特的個性和適度的自由的生活圈。“小別勝新婚”,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