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英國電影藝術學院舉行的頒獎晚會上,制片人普特納姆爵士發表了一個動人的演講。其中他談到了電影在撫慰人心靈上的巨大力量。他在父親去世后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是影片《第六感》中的一段場景幫他最終擺脫出來。其實在歐美許多國家,“電影療法”正成為心理咨詢的重要輔助手段,并得到了主流心理學界的認可。
倫敦的精神病治療師伯尼·伍德可以說是“電影療法”的先驅之一。過去15年來,他一直給那些想不開的人開電影藥方。“如果你感覺缺乏進取心,可以看看《第一滴血》或《阿拉伯的勞倫斯》;如果對生活感到厭倦,可以看一下《天生愛情狂》,第二天早上醒來時你就會充滿激情。”
伍德是在15年前為一位女子進行心理咨詢時產生“電影療法”這個靈感的。“她的丈夫背叛了她,當時她臉上的痛苦表情讓我想起影片《碼頭風云》中馬龍·白蘭度扮演的角色,當他發現自己一直崇拜的兄弟是個騙子時的神情與這位病人的神情一樣。我問她是否看過此片,她的臉一下子亮了起來,說‘對,我就是那種感覺’。”于是伍德開始在心理咨詢中逐步介入“電影療法”。
在伍德的客戶中有一位商人,他幾乎每天晚上看一遍《第一滴血》來勵志,現在已經升到董事長的職位;還有一位客戶十分喜歡《告別有情天》,因為它使她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勇敢地改變現狀,生活就會始終像一潭死水。最近《斷背山》又成為伍德診所一味“暢銷的心藥”。許多女性客戶稱,這部影片使她們意識到她們生活中的不快源自她們從未體驗過片中兩位主人公之間的那種親密與愛。伍德指出,“電影療法”的關鍵是找到使客戶產生強烈共鳴的影片,不管是情節還是音樂,有時甚至片中人物的一個眼神都能撥動客戶的心弦。目前伍德已經開始在倫敦的蓋伊醫院培訓“電影療法”的有關技巧,這一療法還得到了“英國皇家精神醫師學會”的承認。
伍德“電影藥方”示例:
缺乏進取心:《決戰冰河》、《第一滴血》、《阿拉伯的勞倫斯》。
失去親人傷心欲絕:《一屋一鬼一情人》、《人鬼情未了》、《孤星血淚》。
負債累累:《錢坑》。它會使你捧腹大笑,學會在困境中利用幽默來戰勝困難。
對生活感覺乏味:《凡夫俗女》。
感情生活遇到危機:《愛在日落余輝時》,它會使你明白在感情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婚外情:《廊橋遺夢》,影片關于愛與忠誠這個主題的探索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