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懼怕婚姻的躲避心理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本來一句文學色彩很濃的、含有夸張手法的語言,被許多女性誤以為“科學真理”,懼怕婚姻的潛意識淹沒了渴望愛情的綠洲。虛構的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的和身邊發生的婚姻悲劇相互作用,印證著“真理”的普遍性。捆綁夫妻、家庭暴力、離異痛苦、矛盾糾葛……好像就在自己的前面,是陷阱,是深淵,短暫的幸福將要付出一生
悲慘的代價,甜言蜜語背后是青春年華的逝水東流……
這不是偶然的、極端的想法,不是個別女性因懦弱而獨享的專利,其實在相當多的女性心理上都有這樣陽光不透的陰云!拔遗聵O了黑夜,怕極了孤獨。我很想有個人在旁邊給我安慰,給我排遣寂寞,讓我孤寂的靈魂能找到一個安穩的家……‘婚外戀’‘包二奶’公然在一幕幕上演,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其中尋求到了歡樂。這種糜爛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地影響了一些人和事。愛情不再神圣,不再讓人那么向往了?粗磉叺呐笥褳榱藧矍榛蛳不虮,看著有的朋友像走馬燈似的換著新的男(女)朋友,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感覺很刺激呢?!……愛情其實是很圣潔的,現在變的渾濁不堪,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也許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許我已經很落后了。我真的有點懼怕愛情,懼怕婚姻!薄@是一位女性在網絡上吐露的心聲。
“我總是認為一輩子跟一個男人在一起,是極端恐怖的事情,因為人在每個階段合適的人會不同。這個時刻我可能和他合拍,但是十年后呢?如果不和拍,我還要忍受和他在一起嗎?如果結婚的話,等于是枷鎖,不結婚,擁有現在,不去想以后,抓住現在的快樂不好嗎?非要把自己釘死。我曾經想過,自己不會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我會去不同的城市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結婚了,我怎么去旅行呢?如果兩個人感情很好,彼此可是對方的行李,那就可以結伴同行,如果某一天沒感覺了,分開也是好朋友,離婚麻煩!薄@又是一位女青年在心理咨詢時的內心表白。
對社會的、對男人的、對婚姻的懼怕中,包含著失去信任、失去安全感的恐懼;包含著對付出和責任的過分自珍;也包含著對代價與風險的非理性預感。這并不奇怪,信任危機不僅僅在“公域”空間撕裂著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系,也在“私域”空間拆毀著姻緣親情的心態土壤。
婚姻,在女性畏懼心理的鏡片之后,法律意義上對權利義務關系的認可或“固化”功能被扭曲成一種“捆綁功能”,而男人或丈夫被織進了可怕的繩索;橐霾辉偈莾尚南喟榈拿篮寐眯,而是可怕的帶著枷板的痛苦發配。當女性因懼怕而躲閃著,讓出與婚姻之間的距離時,情人或同居關系便像一個風流倜儻的翩翩公子一樣乘虛而入,這位公子沒有舉著“今后”,而是帶著“現在擁有”的多情誘惑;沒有握著法律,而是手捧“給你自由”的迷人花束;沒有牽著離婚的麻煩,而是向你彎腰鞠躬時送一句“隨時可以分手”的寬心慰藉。是啊,擁有了,卻沒有失去什么;眩暈了,卻沒有陷入什么;得到了,卻沒有承諾什么,盡情了,卻用不著顧及什么。還用多想嗎?投入他的懷抱就是了——這種現實生活拋出的媚眼,足以擊退對婚姻理性審視的目光。
其實,當一個女人放棄理性的時候,她的情感世界像一個游弋于荒郊野嶺的孤零零的女鬼。你“擁有”了嗎?
權利和義務,從來都是相互對應的。當你享受權利而沒有承擔義務的時候,權利早已喪失了必要的支撐,翩翩公子沒有給你添“麻煩”,但也沒有義務對你相濡以沫,沒有必要在你困惑、疾患、痛苦、挫折的時候與你風雨同舟。肌膚之親甚至甜蜜的旅行,無法取代心靈震撼和撞擊,就連婚姻中兩口子吵架激出的淚水也有一種你永遠無法企及的刻骨銘心的幸福。夫妻之間那相互走進心靈、融入血液的恨愛交加、披肝瀝膽;那每添置一件新衣、添置一件家具時因共同創造、共同承擔而帶來的真實分享;那姻緣和血緣相互交融而綻放的生命之花;那迎接嬰兒、哺育新生命時共同栽培的摯愛親情;那夕陽之下斑白華發之間的相互攙扶、相依為命;那病榻之前賽過一切良藥的輕輕呼喚,甚至靈柩之前撕肝裂膽、穿透一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長嘯痛哭……你“擁有”了嗎?你“擁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