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在職業場上“拼殺”的女性而言,工作上的成功雖然帶來了心理的滿足和快樂,但欠丈夫和孩子太多也是一塊難以祛除的心病。原本熱氣騰騰的家,可能因為一方無暇顧及而顯得冷寂。事業的成功,往往難掩女性心靈深處那份難言的遺憾――
為“廳堂”失去家庭?
20世紀初,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在中華大地吹響女性解放的號角,社會角色的定位一直困擾一代又一代女性。步入21世紀,困惑依然。女性的角色空間究竟何在,成為越來越多職業女性的心頭之痛。一位時常出差的女官員坦言:“每次外出總是惦著家里,有時候真的不想再出差。”事實上,總有很多男人認為工作讓女人不像女人,工作壓力讓她們情緒暴躁、皮膚長斑、時常失眠、美麗不再,更談不上什么溫柔。
為“廚房”失去尊嚴?
現在,如果到每個家庭做一個調查,做飯仍是女人的“必修課”,即使她的丈夫是一名出色的廚師。現實中,相當一部分男性都有這樣一種期待:廚房里總有一個溫柔賢淑的女人用心煲湯,回到家后自己能放松地體會“一縷濃香、一股溫情”。于是,總會有人提醒婦女:做個細膩溫婉的居家女人吧,因為愛一個男人首先要愛他的胃。
但這個建議遭到大多數女性的反對甚至聲討――女性不能回家!
“工作是女性與社會保持聯系的重要途徑。對于絕大多數女性而言,失去經濟上的獨立,就會失去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夏吟蘭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
現在,不少職業女性認為,居家女人既要料理家務,又要相夫教子,從事的是種種費力又難以價值化的隱性勞動,若把家庭當作自己的全部事業,長此以往難免會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
平衡點的尋覓
家庭是女人心靈的港灣,可沒有了工作,再平靜的港灣也會掀起波瀾。
“女性在事業上的成功并不是導致家庭問題的主要原因,反而那些女性沒有工作的家庭,出問題的更多。”夏吟蘭認為,一個有能力、有智慧的女性是能夠在家庭和事業間找到平衡點的。她說:“其實據我了解,所謂‘出得廳堂,下得廚房’不僅是許多職業女性的追求,也是男性理想中的完美女性。”
“我在工作上像一個強人一樣投入、拼殺,但我絕不把工作狀態帶回家。在家里我就是賢妻良母,洗衣做飯。”一位女企業家如是說。
女性要平和地對待事業和家庭,作為男性更應該有包容女性成功的心胸。事實上,正是由于男性普遍的不理解和狹隘,才進一步造成職業女性在事業和家庭間的困惑。
也許,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對于每一個處于這種動態中的職業女性而言,如何把握這份平衡,在“廳堂”與“廚房”之間尋找到適合自我的發展空間,才是值得思考的最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