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交,中兵伐謀,下兵伐城。所謂職場如戰(zhàn)場。據調查,在造成上班族工作壓力的原因中,“人際關系的緊張”已排在壓力源的第一位,在日益繁重的現代工作里,如何擁有并善用溝通已成為創(chuàng)造辦公室和諧環(huán)境、提高工作舒心度和減輕壓力的不二法門。
“郵件門”引發(fā)溝通大討論
年關將近,若要對2006年的職場做一番評點的話,驚動外企圈的“史上最牛的女秘書”瑞貝卡所引發(fā)的“郵件門”事件估計將以高票當選。兩位主人公中一個是在公司服務了多年的高級秘書,一位是有著豐富經驗的管理高層,卻因為在處理鎖門事件時溝通不當,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最終以雙雙離職收場。而在2006年4月,一位年僅24歲,供職于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的白領也因為上司對自己“冷處理”而倍感壓力,最終選擇用極端的方式了斷年輕的生命。他過于內向的性格,與上司缺乏溝通的原因讓他猜疑公司不給其安排工作最終導致不幸發(fā)生。
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胡八一認為,人際溝通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和社會過程,在大部分組織中,溝通不暢是其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從人際誤解到財政、運營和生產問題,無不與溝通低效有關。而這種溝通不良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從上到下的溝通障礙(從管理者到員工),另一個是從下到上的溝通障礙(從員工到管理者)。
向下溝通容易出現信息膨脹效應。傳遞環(huán)節(jié)越多,越容易出現膨脹和歪曲。在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做秘書的Carol就碰到這樣一件好笑的事情。她的老板有一次交代道:“查一查我們有多少人在上海工作,星期三的會議上董事長會問到這一情況,我希望準備得詳細一點。”由于當時沒來得及將詳細情況記下,Carol就直接電告上海分公司的秘書:“董事長要一份在你們公司所有工作人員的名單和檔案,請準備一下,我們在兩天內需要。”可讓她吃驚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她被告之到公司大樓樓下簽收四大箱航空郵件--原來,接到電話的分公司秘書害怕漏掉重要信息,在傳達時告訴其經理:“董事長要一份我們公司所有工作人員的名單和檔案,可能還有其他材料,需要盡快送到。”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自下而上的溝通則容易出現信息壓縮效應。一般是好消息向上報,壞消息被過濾。結果導致高層不了解下情,做出錯誤決定。
雖然要實現有效溝通不容易,但專家認為,如果一個企業(yè)不重視溝通管理,久而久之可能會在公司內部形成一種“無所謂”的企業(yè)文化。員工做什么都無所謂,有了問題既不找領導,也不去消除心中的憤恨;管理者也對什么都無所謂,不去主動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種氛圍下,員工更注重行動而不是結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務而不是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發(fā)展下去,這種局面會使誤會加深,矛盾集中,最終導致類似“郵件門”此類事件發(fā)生。>>>職場也需“危機公關”
溝通原則:從了解人性開始
“氣死我了!”一回到辦公室,杜尚就憤憤地把手里的方案拍到了桌子上。現在網站的競爭越來越大,他手里的這個客戶是花了大力氣才爭取到的,經過了連續(xù)半個月的談判和觥籌交錯后,終于在前天凌晨,客戶口頭上答應了下單,但同時也要求,兩天內拿出方案。正在興頭上的杜尚立刻趕回公司,找到了技術部門要求協助此事。他再三叮囑道:“這是個大單,很急的,兩天后就要交貨,你們快點,要不耽誤了事情就不好辦了。”誰知兩天后,當杜尚到技術部門拿結果時,卻被告之,這兩天活兒太多,還沒時間處理他的事情。杜尚和技術部門的同事大吵一頓后,他只能回頭又向客戶再三賠禮道歉,但客戶卻以他們不守信用為由終止了合作。事后,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杜尚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明明是公司的業(yè)務,到了最后,卻好像成了他自己的私事一般?>>>能干的人未必能管人
曾為企業(yè)解決了大量因溝通不暢而導致效率低下案例的心理咨詢師尚冬梅指出,類似這種跨部門合作因為溝通不暢而引發(fā)矛盾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她到公司了解情況,技術部門的人說業(yè)務部門的人每次來交涉工作都“像大爺一樣”,而且來的時間總是很突然,比如這次,杜尚派活的時候將近半夜三點了,問候都沒有一句,就讓干活。聽到同事的這番抱怨后,杜尚也很委屈:“我有什么辦法,這單太難得了,我也是爭取到那個時候才敲定的,難道我就不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