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家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預言:“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他的這番言論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已經成為當今世紀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最稀缺的資源,它是個人決勝于未來最為根本的心理資本,是縱橫職場最核心的競爭力。
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表面上看是品牌、產品、價格、服務的競爭,實質上卻是企業所有員工的品質和心態的競爭;職場上的競爭表面上看是能力、職位、業績、關系的競爭,實質上卻是員工職業心態和人生態度的競爭。
很多的現代管理者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心態素養。某跨國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認為:“許多人都很有能力,但并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進入我們公司。因為,除了能力,我們更看重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如何,是不是擁有積極的心態,遇事能否主動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老說一些沒用的話,動不動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種人不適合我們公司!”
某公司的一位員工雖然已經工作了近十年,但他總是抱著“我只是被雇來的,做多做少一個樣”的心態來工作,工作上也從來沒有什么出色的業績,因此,10年來他的薪水從不見漲。
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向老板大訴苦水。老板對他說:“你雖然在公司待了近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和只工作了1年的員工差不多,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這名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0年青春中,除了僅僅得到10年的薪水外,其他卻一無所獲,這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情!由此看出,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于我們的工作甚至職業前景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