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610萬,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更是讓大學生就業雪上加霜,這樣的情勢下,職場書籍喧囂塵上順理成章。《杜拉拉升職記》成為2008年中國圖書市場一匹黑馬,據說其發行量三個月就過百萬,而跟隨“杜拉拉”之后,更有了米婭、丁約翰、蘇暢暢、牛小米……
職場小說:契合職場人的心靈訴求
如果你是一個對流行事物嗅覺靈敏的人,應該聽說過一個叫“杜拉拉”的職場女性,《杜拉拉升職記》一面市,就成了職場小說成功的典范,觸角延伸至話劇、電視、電影等領域。今年1月陜西師大出版社又趁熱打鐵地出版了《杜拉拉升職記2:年華似水》,“杜拉拉”也已經成為了職場女性的新偶像。作為一部紅透整個網絡的職場小說,《浮沉》同樣描寫了一個灰姑娘在外企的成長經歷,自2007年9月底原創于天涯社區,點擊率突破百萬,據說數十家出版機構致電詢問小說的版權歸屬。伴隨著這些小說的熱銷,2009年職場小說如雨后春筍,快速而繁多地生長起來,在某圖書網站上,記者檢索到的職場小說就有54部,比如《米婭,快跑》、《丁約翰的打拼》、《蘇暢暢加薪奮斗記》、《牛小米外企打拼記》、《人事總監》等等。
職場小說這兩年為什么走得紅紅火火?從文本上分析,職場小說貼近生活,上班族們能在小說中找到一種共鳴。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職場小說中同事之間幽微的關系、渴望得到老板賞識、工作中的小差錯和不如意等等,都恰恰契合了職場人的心靈訴求。
事實上,這些小說的作者大多在職場打拼多年,創作內容多是親歷,比如,《杜拉拉升職記》的作者李可就有著十余年外企職業生涯,《浮沉》的作者崔曼莉也有過國企、知名外企從業經歷。但是,《杜拉拉升職記》后,職場小說一時泛濫,一些小說仿制相似的“升職記”,將職場都放在了外企公司和銷售行業,故事情節大多雷同、缺乏新意。
求職指南:大學生的就業“錦囊”
“我以前都在學校的象牙塔里呆著,9月份就要正式踏入職場了,心里還真沒底,想看一些職場類的書,了解社會的生存技巧。”湖南大學中文系大四的王同學告訴記者。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估計,2009年累計大學畢業生無業人數將上升到1010萬,求職類圖書正是應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而熱銷。《職場面試專家》、《世界500強面試實錄》、《簡歷——讓你脫穎而出》等書籍因其“實用性”而成為大學生們新的工具書,書中的內容從怎樣做求職簡歷、面試的技巧到職場的穿衣打扮、如何握手等細節都有涉及。針對職場新人的書也不少,《小強升職記》用小說的形式介紹了讓工作變得輕松自如、事半功倍的方法。“我是一個職場新人,我的工作和小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我相信小強的經驗一定能夠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一些職場新人認為,閱讀這些書籍對自己很有幫助,因為初入職場有必要了解職場規則。
另外一些職場書籍則專門解說如何在求職面試中成功,認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求職圣經》一書中就列出了各種行業公司成功應聘者的案例,《王大哥的求職經》的賣點正是知道“企業的用人機制、招聘流程”、“熟悉招聘人員的心理”,很是吸引眼球,難怪求職的大學生們將其視作就業錦囊,希望從中得到一招武林絕技笑傲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