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快樂?成功=幸福?
在變動迅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今天身處職場的每一個人都承受著遠遠高于以往數十年的心理壓力。據2004年全國首份“職業倦怠(Job Burnout)指數”調查顯示,70%的白領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如果去問身邊的人“你知道自己的職場幸福感在哪里”的問題,十有八九語失當場。
我們滿以為,隨著財富的積累、社會聲望的提高,就能理所當然地得到相對應的幸福感。事實上,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那些社會上認為最應該“幸福”的企業家和高管們經常出現“煩躁易怒”的占70。5%,“疲憊不堪”的占62。7%,“心情沮喪”的占37。6%,“疑慮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強”的占
另有調查表明,制約大多數領導者帶領自己的企業開創藍海、走向又一個成功的瓶頸,不是他們在決策、溝通、戰略、執行上的缺乏,而是更深層次的心理強度與彈性的提升――積極心理力量的激發和保持。
縱觀職場,不僅那些承受高壓的企業家和高管們,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尋找一種保持內心幸福的積極力量。
幸福是什么?是小獅子的尾巴?
有個故事這樣講:寬闊草原上住著一對獅子母子。一天,小獅子問媽媽:“媽媽,幸福在哪里呀?”
“幸福,它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獅子開始跑啊跳啊,做著各種動作,想要抓住自己的尾巴。可是,無論它如何努力,都無法抓住尾巴上的幸福。
獅子媽媽笑了:“寶貝,你只要昂首闊步地向前走,幸福就會緊緊地跟著你!”
我們的職場幸福感在哪里?它也是小獅子的尾巴嗎?
哈佛大學教授泰勒?沙哈爾(Tal Ben-Shahar)博士的積極心理學課程正是一門教我們尋找幸福的科學。他把人們對幸福的態度和追求分成四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