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女人的抱怨總是這么多?當女人開始抱怨的時候,男人唯恐避之不及,而男人這樣做只能招來女人更多的抱怨。兩個女人在一起互相抱怨著不相干的事情,氣氛往往特別熱烈,每個女人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女人為什么這樣喜歡抱怨?抱怨對女人來說到底是健康的,還是對身體有害的呢?
抱怨是許多女人的習慣,而這一切都始于無意識。有一天我應邀去朋友家吃飯,自從做了媽媽之后與朋友們相聚的時間就少了,難得見一次面,大家都很興奮,空氣中充滿了好聞的熏肉味和咖啡的香氣。媽媽們還帶來了孩子,小寶寶們哭哭鬧鬧,不久他們全都睡著了。媽媽們難得悠閑,大家話頭正酣,但不知是誰開的頭,氣氛一下就變了,愉快的聚會變成了媽媽們的訴苦大會,當這個話頭一提起,所有的媽媽們肚子里似乎都有倒不完的苦水。
最招媳婦不高興的首先是婆婆,一個媽媽開始埋怨婆婆,矛盾的焦點是兩代人不同的育兒方法;另一個說起自己有手好閑、讓全家人整天提心吊膽的弟弟;還有一個開始埋怨她那個懶散的老公……當自己的抱怨得到朋友們的同情時,氣氛變得越發熱烈起來,大家都在抱怨著彼此不相干的事,但每個人似乎都在這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很快,我也加入進去,開始數落剛來到我家的媽媽。抱怨,一個正在越滾越大的雪球,馬上就要發生憤懣的“雪崩”。
人人都會抱怨,天氣太糟、道路擁堵、物價又漲了……心理學家說:“我們往往把抱怨作為與人開始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人們之所以愛從負面的角度切入話題,是因為這個角度比正面的角度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這也正是為什么抱怨來得那么多,那么無時無處不在的理由。
心理學家還指出,抱怨也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實用型;另一種是碎嘴型。同樣是抱怨,實用型和碎嘴型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但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實用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傾瀉出來,以此來解決情緒問題、改變現狀。比如,你跟酒店的服務員報怨自己總是被早上五點鐘的垃圾車吵醒,其實是為了能換一間更安靜的房間;比如你抱怨堵車是為了找個可以與人開始交流的話題;比如你沖著丈夫大聲吼叫,其實是為了讓他能夠把目光從電視機或者報紙上移到你的臉上來。此外,發牢騷還有一個目的:發泄內心的激憤。當你向老公哭訴,你那3個孩子老是在同一個時間大吵大鬧,這時你釋放掉了很多壓力,這種有效的釋放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當你傾訴了自己的煩惱,別人了解你的狀況并會給予一定的同情和幫助。心理學家說:“即使把對別人不聽你訴苦而讓你感到的不舒服講出來,也是有益健康的。當你把不良情緒發揮出來之后,心里就會感覺舒服一些。”
抱怨對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抱怨都是有益于健康的。有的人動不動就發牢騷,沒完沒了地抱怨,這樣的人發牢騷已經不是為了與別人交流來解決問題或加深理解,他們心情煩躁,吹毛求疵,他們發牢騷變成了一種惡習,他們的大嘴發起牢騷來往往會使人們的情緒跟著變得很糟糕,那完全是他們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
為什么我們牢騷滿腹?
心理學家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現,人類對抱怨的愛好很可能衍生于我們的祖先在遇到外族威脅時發出的大聲呼喊。“人是喜歡表達的動物。我們談論那些干擾我們的事物,從而尋求別人的幫助,或者組織人員和裝備展開反擊。”現在我們雖然不用再面對叢林世界的威脅,但我們每天都需要善于傾聽的人。正是這些可愛的人,給我們支持,幫助我們獲得自信。一個有了孩子的朋友說:“這里所有的媽媽都有一籮筐的牢騷,發牢騷讓我們感到不再孤立無援,也減輕了我們抱怨孩子帶來的煩惱這件事本身的罪惡感。”
抱怨,不僅將你與其他遇到同樣情況的人聯系起來,獲得溫暖和安慰,而且還是一個印象管理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讓別人更深入地了解你。當同事跟你抱怨自己太忙了,總是有一堆事情在等著她時,她實際上是在主動影響你對她的印象。她可能想讓你覺得,她在工作中是個重要、有價值的人。
心理學家還發現,一個心理健康而自信的人,比不夠健康的人更傾向于運用抱怨作為印象管理的工具。這可能是因為她們擅長利用抱怨增加自己的自信,她們相信抱怨能改變現狀。
而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抱怨反而讓她們坐立不安,她們會覺得這是在給自己惹麻煩!
女人是抱怨的動物嗎?
有的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更多地認為女性比男性喜歡抱怨,她們是抱怨的主力軍。為什么女人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因為人們覺得女人更喜歡交流,同時更敏感、善談和易怒。另外,社會中比較強勢的組織,比如軍隊、高級公務員以及研究人員等,男人占了大多數。心理學家說:“人在一個組織中往往會受到紀律的約束,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抱怨、不辯解。”
對此,也有些心理學家持有不同看法。有位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人們的抱怨并不因性別而有太大區別,不同的性別都會對細節吹毛求疵。在一項研究中,她讓被調查者盡量多地寫下自己能想起來的不喜歡的人。女性被調查者寫下的人的數量幾乎是男性被調查者的4倍。由此她發現,女人對細枝末節的抱怨比男人要多,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更多地認為女人愛抱怨的原因。
之所以如此,也許是因為男人和女人抱怨的目的不一樣。男人更傾向于通過抱怨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看法,而女人只是發泄自己內心的不快。一位兩性心理學家說:“如果一個女人回家后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的事,15分鐘后她的老公肯定會問:‘你為什么不辭職?’”說這話雖然令女人感到沮喪,卻可以刺激她進行自我調試。心理學家還認為,女人傾向于在正式場合抱怨,這使她們更容易自毀前程,而男人卻很少這樣做,因為他們的抱怨有更實用的目的。
那么,抱怨到底是好是壞?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人們似乎總覺得一個人的臉上應該天天帶著笑容,每一天都順利、快樂。即使不能這樣,我們也得假裝燦爛。可這樣美好的想法并不現實。”心理學家說,之所以社會對人如此要求,是因為從光明的一面去看事情,能夠掩蓋不良情緒,少發牢騷。但是,這樣做是有害的。“學會在沮喪的時候向朋友和家人傾訴,是對自己的有效保護。
如果你不說出來,就只能被‘埋葬’在一個人的悲哀中。請相信,抱怨能夠撫慰傷痛。”
堅持說出具有積極意義的怨言,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技巧。心理學家在此提醒大家:“發自內心的傾訴比假裝的、一般性的交談效果要好;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要沒完沒了地抱怨;也不要不分對象地抱怨。顯然最重要的你要選擇適當的傾聽者,然后進行恰當的表達。”
有些抱怨可以直接表達出來,從而獲得一個圓滿的結果。比如如果你很介意你唯一的好朋友從來不邀請你參加她和其他朋友的活動,那么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直接跟她聊聊吧,沒準兒有你想象不到的其他原因。但對于那種無足輕重、說也無用的抱怨,類似你痛恨老公為了足球廢寢忘食等等不吐不快的牢騷,天天對著老公喋喋不休,不如對朋友說出來會好受些。因為這類雞毛蒜皮的瑣事引發的淚水和焦慮,幾乎會占到婚姻生活的一半還多。如果不說出來,那么只會讓自己被這些繁雜與瑣碎的小事折磨得發瘋,久而久之影響健康,總是抱怨不休也會讓老公當成耳旁風。
抱怨并非都是健康的,有些抱怨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比如那種泄憤型的抱怨;或者捕風捉影,對別人的負面新聞過分關注等等。這類人屬于“積習難改”的,她們采取的抱怨方式是錯誤的,并且往往會激怒周圍的人。不僅如此,這類人太愛說又不善于傾聽,她們往往耗費你好幾個小時去聽她抱怨,說完后卻不接受你的幫助,而且對你的建議只字不理,更有甚者會讓你的情緒變得很糟糕。
發不良抱怨的人對別人不僅是一種侵擾,也是一種壓抑。她們散布消極情緒,并且使抱怨這個有健康成分的行為“臉”上無光。但是,如果你心里確實對某一件事耿耿于懷,那么不要猶豫,直接說出來好了。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的抱怨,只是出于人的基本需要——相互交流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