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媽媽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愛抱怨的女人的日記
我對女兒說:“你知道我為什么不喜歡這本書嗎?……你看這文章這么長,卻沒有什么對話。”
女兒看了我一眼,然后問:“媽媽,那你喜歡哪本書呢?”
現在,輪到我發愣了。我立刻“搜索”大腦:我什么時候贊嘆過一本書嗎?最近哪本書令我手不釋卷?很慚愧,我從來沒有從欣賞的角度對讀過某一本書。
女兒的反問讓我意識到自己總是在不停地抱怨。
我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人了,我可不想將來自己的墓碑上會寫著這樣的字:一個和善而憂郁的人。
我下定決心:在一個月時間內改掉抱怨的惡習。
行動,先以一周為周期。這一周的7天里,我時刻牢記:“與其不停地抱怨,不如什么都不說。”
星期一
在中午11點的時候,我在桌子前坐下來,檢視了一下整個早上我所發表過的評論。
●“你為什么不能順手把垃圾帶出門呢?”
●“隔壁的小林總是浪費錢買些便宜又無聊的東西。”
●“交通臺的這個女主持人的音調真讓人受不了。”
我從早上睜開眼睛后抱怨了3次,但這只是我能想起來的,想不起來的可能還有不少。
星期二
“每天一睜眼就有忙不完的事,什么時候是個頭?”一大早朋友就打電話跟我抱怨。“你怎么樣?”她問我。
“事實上,還不錯。”我答道。一個積極的回答讓心亂如麻的我立刻感到有了自控力。哇,我的第一個小小的勝利。
是否抱怨工作本身也成了一項負擔,比工作更加讓人沮喪,而工作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糟糕?這么想著,我感到一陣驕傲。我決定告訴家里人我的新決定。“下禮拜或更長時間,我再不發牢騷了。”晚飯時我向家人宣布。
女兒說:“真是不可思議,媽媽,這看起來不像你。”
“我知道!我只是想改變,這很重要!”
星期三
今天不能開車上班,因為車壞了。我沒有跟任何人抱怨,默默出門,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是不是該對此我表些評論呢?但是當我和女兒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看了《終極減肥者》(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真人秀節目)的預告片,我情不自禁地評論起來:“真不知道什么人會看這種節目。”與平時一樣,我和孩子們開始抨擊起電視來。現在進行的,是另一種抱怨——我對自己詮釋道——我說:“我從來沒看過這個片子,但沒準它很棒呢!”聽到這話,女兒眨巴著眼睛若有所思。
星期四
今天,我決定改變語言習慣,教自己把“當……的時候我不喜歡它”的說法改成“當……的時候你難道喜歡它嗎?”我只把這當作演戲。我還找了另外一個辦法:我會說“我討厭某某”,然后再補充一句:“這不是抱怨,只是我的判斷。”“算了吧媽媽!”女兒說,“不說出反面的意見,你怎么可能做到呢?”
但是,我不能半途而廢。這個試驗即使沒有更多的好處,至少它讓我發現我是這么容易對跟我無關的東西發表意見。
星期五
這一天又是一大進步!當超市售貨員問我“怎么樣”的時候,我已經頭疼好幾個小時了,我本可以將我的不舒服傾瀉出來,但我忍住了,我對她說:“還不錯,謝謝你。我喜歡你的指甲。你在哪做的?”
積極的回答并不能治好我的頭疼,但它的確提升了我的自我意識。現在,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友好,也更樂于傾聽別人的建議。
星期六
即使你的抱怨一語中的,在評論人和事時也很有積極的態度。
周五晚
上我參加的乒乓球隊輸給了一個曾經被我說過不如我們的隊。回到休息室后,一個隊員說:“這真是有意思。”我看著她想:我為什么不去面對無可挽回的事實呢?“不能抱怨。”我對自己默默地說。“我不認為這有意思。我感到非常難過。”我對她說。
她同情地看著我,搖著我的肩膀說:“我知道。我也一樣。”把情緒釋放掉后的冷靜,比毫無目的的埋怨更有用。
星期天
當我的筆落在這一頁的時候,一周就要結束了。我有沒有改變?這次經歷迫使我去思考:什么才是我想表達的?是那些我想堅持的東西!現在,我能更自然地說出積極的話了,這讓我感到很愉快;我也很高興地看到,自己能更加平靜地與別人對話。
我不能說自己已經是陽光媽媽。但我很高興,至少通過這個方式,我把自己引向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