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還是年輕的父母們成長的最大動力,因為我們都希望能成為讓孩子驕傲的父母,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們努力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勇敢地接受新的挑戰(zhàn);了解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和發(fā)展心理,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學習怎樣有效地和孩子溝通,改善自己和周邊人的關系。就像婚姻一樣,養(yǎng)育孩子也是父母醫(yī)治自己內心創(chuàng)傷的一種機會。
美潔是另一種“孩奴”,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心甘情愿地完全放棄了自我。事實上,為人父母需要經常思考的是自己的做法和目標是否一致。把全部精力和財力放在孩子身上,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同時也容易自己心態(tài)失衡。與智力培養(yǎng)相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而這些并不需要高昂的學費和在專門的培訓班里進行,在日常生活里時刻就可以做,而且效果更好。不顧經濟條件,大肆為孩子花錢,與其說是為了孩子,還不如說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如果能從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fā)來養(yǎng)育孩子,而不盲從于各種流行和運動,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能遠離“孩奴”的生活。
心理學家建議,每年、每個月、每個星期、進而每天為自己做一件事情,可以讓我們找回自信心和對生活的控制感,是一種有效地自我滋養(yǎng)和減壓方式,“孩奴”媽媽不妨一試。要成就孩子,先成就自己,一個充滿活力的媽媽是最寶貴的家庭教育資源。此外,爸爸多關心妻子和分擔養(yǎng)育孩子的任務對整個家庭來說也很重要。
“孩奴”只是一個標簽,而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孩奴?我們可以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