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位年輕漂亮的少婦,她們曾經是好朋友,又是同一天結的婚。A女士崇拜文學,與一位青年詩人結了婚;B女士講究實惠,做了一個家有萬貫的男人的妻子。結婚那天,A女士先生請了文朋詩友,各界名流,婚事辦得十分體面而輝煌;B女士不甘示弱,仗著丈夫家中有錢,婚禮辦得隆重而豪華。兩位女士各自出盡了風頭。歲月如夢,一晃五年,她們再度相見,卻再也沒昔日一爭高低的心情,各處在傾訴自己的不幸,并告訴對方;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據調查,這種心理現象決不是個別的,許許多多的女人結婚之后都對現存的愛情關系表示不滿。我國上海有關方面一份調查報告表明,目前女方提出離婚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方。而有的家庭盡管表面上看來風平浪靜,實際妻子并不忠實于她的丈夫,由于她心目中愛情的貶值,稍稍遇到值得鐘情的男人,她就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另一個異性的懷抱中。盡管這一類“風流韻事”很少為人所知,但不能不引起丈夫們的重視。
有人把女人有外遇的社會現象,歸結于我國的開放政策,說這是西方性開放引起中國原有家庭結構的一次震蕩。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依據,但它卻忽視了人類心理的基本特點,忽視了已婚女性心理上的特有規律。在此不妨對女性的外遇問題作一點具體的分析。
首先,女人在心理上比男人更看重愛情。西方一位婚姻問題專家曾這樣評價女人:“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愛情與事業的選擇上,往往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無論是安娜·卡列琳娜還是包法利夫人,她們都強調女人為愛情而生存。而男人卻不同,他們在婚后很看重事業,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對妻子的熱情減弱,而使妻子產生一種愛情的失落感。當了妻子的女人都依然希望丈夫像婚前那么寵愛她,陪伴她去散步,做愛情游戲。而現實往往會給少婦的憧憬投下陰影,這是她們產生異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人類的見異思遷對女人的影響其實并不低于男人,只不過從前女人的生活較為閉塞。而今天開放的大門一旦被打開,女人在心理上也變得敏感而活潑起來。她們不像過去五六十年代的女人要生育幾個孩子,而家庭電器化的普及使女性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擺脫出來,加上美容和化妝品的施行,她們開始像西歐女人一樣渴望有第二次青春期的到來,她們開始注重打扮與修飾,而女人的打扮與修飾過去只為了丈夫,現在卻為了更多的人。女人天生虛榮心,會使她容易接受其他男人的贊美。她們開始結交更多的朋友,包括異性朋友,大開眼界的少婦一旦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丈夫在各方面略為遜色,她們心理上會產生一種遺憾的感覺。一個少女成為一個少婦,她的心理與她的生理一樣,會日益變得成熟,其中一部分不甘寂寞的女人會感到初戀的失敗,如果在社交生活中有新的機緣,她們決不會匆匆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