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有風險,絕大多數同居者都贊同。但很多年輕人仍然覺得:“同居就是試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惡,又節省了生活開支,還學習了該如何經營婚姻。”據調查,大多數年輕人都認為結婚前同居是個好主意。
據我們了解,許多人對同居抱有不同的觀點:大齡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對方,生活也變得更經濟;大學生校外同居為的是解決性需求,提前尋找家的感覺;離異后的中年人,因為對再婚十分謹慎,所以用同居來考驗彼此的心意;在農村,因為只承認婚禮慶典,不在乎法律登記,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還有居心叵測者,已有配偶卻仍與他人同居,只為一時痛快。
同居現象的普遍化,與整個社會婚姻觀念的松動有重要關系。尤其是在第一批獨生子女逐漸步入婚齡之后,他們的婚姻觀念更開放,更隨意,不再視婚姻為神圣的契約,不希望被婚姻關系束縛住,害怕失敗婚姻帶來的傷害,雖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終走向同一條道路:婚前同居。
經研究指出: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離婚率高46%。婚前同居時間越長的夫婦,就越容易想到離婚,他們的性關系也同樣脆弱。并且,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約束,因此永不結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關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關系的破裂率更高。
”同居現象如此普遍,媒體要負一定責任。因為如今的影視作品過多夸大了離婚現象、家庭暴力和感情背叛,而缺少對白頭偕老的描述,這會讓更多的年輕人懼怕婚姻,從而選擇同居。”
同居與試婚有本質區別
同居有風險,絕大多數同居者都贊同。但很多年輕人仍然覺得:“同居就是試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惡,又節省了生活開支,還學習了該如何經營婚姻。”據調查,大多數年輕人都認為結婚前同居是個好主意。
我專家看來同居與試婚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首先,同居者之間完全沒有婚姻承諾,不合則分,而試婚者都抱著最終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標,會像真夫妻那樣盡力維護兩人關系。
其次,因為沒有追求婚姻的主觀愿望,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問題,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甚至引發暴力沖突。近年來同居伙伴對非婚生孩子的虐待,構成了一類特殊的社會問題。國內有統計顯示,同居伴侶間的暴力問題遠遠多于家庭暴力。而試婚者不同,追求婚姻的目標可以讓兩人關系更有韌性。
另外,同居關系的雙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獨立和個人利益。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是兩個彼此獨立的個體。而試婚者有相互溝通的愿望,他們會努力促進兩人的匹配程度,尋求建立更穩定的二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