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女性都懂得欣賞自己,享受生活,這其實也是自信的一種象征。但是女性過度自戀則是一種心理的病態,心理專家指出,過度自戀的人通常會有這些心理特征。
互聯網社交媒體促成“自戀大流行”
近日,美國互聯網信息專家比爾-達維多稱,頻繁使用互聯網社交媒體會讓人們的自戀傾向越來越嚴重。心理學家通過對3.7萬余名大學生進行測試發現,自戀人格傾向特征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普及。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戀”情結,只不過表現方式有所不同。比如,男人更喜歡吹噓自己曾經的榮耀和輝煌等,用外在的成功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女人的自戀則更多表現為對自己容貌、身材的關注,喜歡照鏡子、被夸獎等。專家指出,自戀“流行病”是指人們在社交媒體頻繁發布個人的生活隱私,語言以自我為中心,并過度在意自己的關注度。
研究發現,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活動讓人們變得更加自戀,較為自戀的人,似乎更容易沉溺在微博上,更新留言、發布一些造型惹眼的照片、顯示最近的心得感悟等。因為自戀的人往往需要他人的肯定,而在社交網站上,人們很容易呈現出跟現實不一樣的“理想”形象,自戀、夸大等行為更容易得到彰顯。因此,社會上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各個年齡段的人都熱衷于不厭其煩地暴露自己,他們通過微博或者博客的形式,把個人信息向關注者進行狂轟濫炸。這些人甚至很自我地認為,無論男女,每個人的生活細節都應該和陌生人分享一下。
女性化妝上癮也是一種過度自戀
有的女性清晨化妝,會因為一點點不如意而反復重來,寧可不吃早飯或者上班遲到也要化到滿意為止。這種對化妝欲罷不能的“上癮”心理,已成為困惑都市女性的一種心理疾病。
化妝上癮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化妝的過度依賴,而“病情”最嚴重的常常是先天條件最好、學歷最高、容貌最美的女性。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兼醫學美容顧問絲榮分析,這類女性由于對自己要求過高,她們的潛意識里一直在努力不懈地追求完美。可能會因為在社會或生活中的某些不完美讓她們感到失望,所以她們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似乎是用自己的完美來彌補社會和生活的不完美,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心理補償”。因此,她們在任何一件與自己有關的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也會過分認真、一絲不茍,容不得自己有半點馬虎。漸漸地,她們便會從自尊、自愛、自我要求高轉化成為自戀;倘若不能及時疏導,就會再從自戀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自戀狂。
絲榮認為,對于女性來說,妝扮過分和裝扮得體之間是沒有明顯界限的,很難掌握好一個合適的度。因此,她告誡道:“女性化妝的目的是為了展現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化妝品成為你心理疾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