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是最折磨人的。是的,每天的忙忙碌碌讓我們可以忘記很多事情,可是這種孤獨寂寞的心理并不是隨著忙碌而消失的,一到晚上它就會跑出來折磨人。女性朋友是怎么處理這些情感的呢?網購成了女熱打發孤獨寂寞的方式。
“折扣控”不圖最便宜只圖打折狠
在消費心理的研究中,有一個“促銷易感性”概念,其定義是,“一種心理上的對促銷的整體反應傾向性”。通俗地說,就是形容一個人到底有多熱愛打折。
“促銷易感性”的高低決定了消費者對促銷“感冒”程度。 “促銷易感性”高的消費者,看見打折會兩眼放光,拿著錢包就沖過去了。而且,吸引他們的可能不是低價而是促銷本身。也就是說:不買最便宜的,只買打折最狠的!甚至有研究者指出,這一類人更偏愛原價非常貴的打折品。促銷易感性高的人不單單對促銷商品的購買抑制性差,經常購買不需要的東西,還表現出更高的品牌忠誠度、在購買中獲得更多成就感等。促銷易感性高的“親們”,應該是賣家們最歡迎的人。
美國邁阿密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德文·德爾韋基奧有一項有趣的研究。他準備了6種不同價錢、不同折扣的洗發水,讓人們選擇更愿意購買哪一款產品。結果發現,對于本來就比較便宜的東西,“打折熱衷者”(即高促銷易感性個體)對于價格高低、打折多少并不敏感。如打了76折后3.14美元的洗發水和打了87折后3.49美元的洗發水在他們眼里并無很大差異。但對于很貴的東西,如76折后22.4美元的洗發水和57折后24.9美元的洗發水,更多的“打折熱衷者”選擇了后者。這說明吸引他們的不是低價,而是更低的折扣。
“折扣狂熱者”也有“低迷”時。習慣了折扣的他們如果認為某商品應該促銷而沒有促銷,購買意愿就會減少。曾經在三折的時候血拼一把的人就不那么容易被此時的四折、七折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