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婆媳矛盾的引發,有時來自于媳婦貪婪的無止境。我們發現,有不少年輕夫婦常常為了爭奪父母那點可憐的養老金或家產挖空心思,機關算盡,
結果造成兄弟相殘、妯娌反目、母子成仇,并由此引發了不少家庭悲劇。在這其中,有些媳婦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不光彩角色,成為了真正的幕后“操盤手”。
作為媳婦,你沒有理由認為婆婆對你的小家的金錢與時間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盡管她這么做是沖著你的老公而不是你,所以你可以不感恩,可以不回報,但這并不是說你就可以因為婆婆為你的小家付出的少而耿耿于懷, 甚至尋機報復。婆婆絕不是免費的保姆,她的晚年時間是屬于她自己的,她愛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她愛不愛帶孩子也是她的自由!不管做媳婦的高興與否,必須得承認這一點!
如果婆婆確實有錢,并且愿意出于親情而幫助自己的兒子,那么,作為沾了老公光的媳婦,就應該確實從心里感激婆婆的這份情義;如果婆婆有錢而沒有這樣做,作為媳婦也不應該有什么怨言,因為錢是婆婆的,她們有權利隨時、隨意地處置自己的財產;即使婆婆把自己的財產全部分發給了小叔子、小姑子,自然也會有婆婆自己的道理,無須強行爭取,即使要去爭取,也應該是老公的事。
作為媳婦,此時萬萬不可像個潑婦一樣,到處亂咬,引起整個大家庭的不和。
再說,婆婆年紀大了,手里總應該留點養老金,以便在自己最需要錢的時候,能及時派上用場,既讓自己心里踏實,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媳婦要孝敬婆婆,本身就應該給婆婆錢,給多少要看自己的經濟條件。媳婦光說好聽的,一毛不拔,絕對會給婆婆一種“口惠而實不致”的被欺騙感覺。如果給婆婆一種“媳婦就長了一張好嘴”這樣的印象,那所有的攻心工作就基本白做了。
其實,媳婦自己稍微省一點,孝敬婆婆的錢就出來了。而且,婆婆一般對媳婦給多少錢特別在乎的不是太多,婆婆在乎的是媳婦有沒有這種心意。心意到了,婆婆開心了,身體自然也就好,不僅老公高興,媳婦還省了不少醫藥費。從某種意義上講,金錢是一位老人獲得獨立和安全感的前提。如果媳婦本身不給婆婆錢,又盼著婆婆把手頭的錢全送給子女,等婆婆真到病了、老了的那一天,作為媳婦,你會毫無怨言、毫不猶豫地出錢醫治她、奉養她嗎?我們不否認有不少媳婦可以做到,但從目前實際情況看,遇到這種情形,絕大多數的結果并不樂觀。任何人也不會對那種貪婪的媳婦抱有不切實際的奢想。
在面對金錢與親情的沖突時,作為媳婦,是義無返顧地選擇親情,還是惟金錢至上,往往決定了家庭的和睦與破裂。婆婆有錢,媳婦惦記,注定了要有故事發生;假設媳婦欲強行將婆婆的錢據為己有,那么,離釀成家庭悲劇就不遠了。老公面對這種有強烈金錢欲的媳婦——不要也罷!
小燁就要過7歲生日了,爺爺奶奶打過電話來,主動張羅著要在飯店里大辦一次,把自家的親戚全部請來,一是孩子過完生日就要告別幼兒園上小學了,值得紀念;二是小燁的爸爸高柏做換肝手術時爺爺奶奶正在英國講學回不來,親戚們湊錢、陪床幫了不少忙,借此回謝。
兒媳小雨起初還有些遲疑,請幾十口人,得破費多少?況且自己和公公、婆婆的關系一直別別扭扭,也不愿在親戚面前拋頭露面,但得知此番宴請是由小燁的爺爺奶奶掏錢操辦時,便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而恰恰是這次生日宴所引發的余波,讓兒媳與婆婆徹底反目了。
小燁生日那天下午,親戚們下班后都匆匆趕到了飯店。在紛紛祝福這位漂亮、可愛的小“壽星”生日快樂的同時,小燁爺爺奶奶輩兒的親戚們把紅包、禮物直接交給了孩子的奶奶,而父母輩兒的則遞到了爸爸高柏的手中。
看見來了這么多的親戚,送了這么多的紅包,小雨的心情爽極了,從不喝酒的她竟然和每桌都碰了酒。幾杯啤酒下肚,臉有些泛紅、發熱,心情也有些激動,甚至一度還為當初自己的一時遲疑而暗暗自責……
酒盡人散,已到入睡時分。
回到家中,安頓好小燁,略帶醉意的小雨靠在床沿,叫丈夫拿過那些紅包來。一摞紅包清點過后,她有些喜不自禁。少頃,她像想起了什么,直視著丈夫,高柏被她盯得有些不知所措,忙問:“你又想什么呢?”
“紅包數不對吧?”
“我可全交給你了。”
“別裝傻,這只是人家給你的那些,給你爸媽的呢?”
“他們收著吶。”
“不行!給孩子的錢,憑什么他們拿著?你現在開車過去取。”
“酒席是他們老兩口出的錢,他們收著沒錯呀?而且已經這么晚了,估計他們也睡了。 ”
“你真會說。是他們自己提出請客的,又不是我逼的,為孫女花錢還想著回報呀?”
“你說得太難聽了!”
“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兩個人雖說已退休了,但都是教授,又常去外地和國外講學,錢應該掙得不少,為什么還要靠孩子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