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中國婆媳關系異常緊張,十有八九家庭中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婆媳問題?很困惑為什么婆媳關系存在很多天然矛盾,而激化這些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婆媳如母女”的錯誤定位。
很多單純的媳婦,進了老公家門,喊婆婆一聲媽,就真的以為彼此都要像親母女一樣待著,自己勉為其難地做,更要求別人一樣做到——你怎么對你閨女,就該怎么對我;我媽怎么對我,你就該怎么對我。而婆婆的心里,也會暗暗期待兒媳像女兒一樣體貼、孝順、實打實地愛她這個媽。
但是這不科學啊。
本質上,婆婆和兒媳之間其實是“親人的配偶”或“配偶的親人”這種關系,類似舅媽姨夫、嬸子大娘,跟“母女”差著好幾層呢。非至親卻非要假裝至親,怎么可能順暢?想想,如果閨蜜受傷時,旁邊的無動于衷者是舅媽,她可能也會不高興,但絕不會記恨這么久。
很多婆媳關系的問題,就是出在關系的既定模式上。
大概是因為這個社會太需要家庭穩定,而婆媳關系又常常是家庭不穩定love.heima.com的主要因素,所以五千年下來,我們就形成了婆媳如母女的假想定位,硬生生把兩個沒有血緣關系、沒有男女之情、存在天然利益沖突、甚至有些敵意的女人,定位在最親密的關系上。這種自欺欺人的“母女”假象,會迷惑人的思想,使婆媳雙方都在心里給對方設定了一個極高的標準,形成不合理的期待,繼而帶來不恰當的行為。
婆媳關系
兒媳會覺得,你是我媽啊,你得疼我愛我縱容我才是,怎么能我晚點起床就擺臭臉,還在外面說三道四毀我形象,太過分了。
婆婆會認為,你自私自我、不體貼不懂事,家務活都甩給我,還花錢如水,作為你媽我就有資格有義務教育你,作為女兒你也必須順從接受。
在這種心態下朝夕相處,不出事兒才怪。
我還看過一條婆媳相處的“秘笈”,說“要拿對方當親媽(親女兒),有什么說什么,話別擱心里”。——這不是開玩笑么。真這么干的婆媳,關系想必都和諧不了。在感情上把對方當至親待是沒問題,但在行事上,絕不能那么隨意任性。
你抱怨親媽一句“你做這飯真難吃”“別煩了,你嘮叨死了”,親媽可能不當回事兒,但是你這么說婆婆一句試試?
或者,你跟親閨女說“你怎么那么邋遢啊,房間都成豬窩了”“啥當你都上,沒長腦子啊”,閨女可能跟沒聽見一樣,但是你跟兒媳婦講一句試試?
“讓婆媳像母女一樣相親相愛”,這愿望是美好的,但人還得實事求是,不是媽就不是媽,不是女兒就不是女兒,不是母女千萬別硬充母女。如果社會能對婆媳關系寬容一點,別一上來就把倆人緊緊捆在一起,讓雙方都從一個低起點開始,擺好位置,把握好分寸,媳婦就拿婆婆當個嬸子大娘,該尊敬要尊敬,該孝順要孝順,但別有太高期待。
婆媳關系
而婆婆就當兒媳是個外甥閨女,或者兒子的好伙伴,喜歡就多聊聊,不喜歡就離遠點。彼此都把對方看淡點,保持點距離,肯定會舒服很多。時間長了,沒準還真就能處得跟親母女一樣了。但這事兒不能急于求成,一急就壞了。
打個比方,為什么相親的成功率低呢,就是因為兩個人在還沒有感情之前,就被定位在男女朋友關系的模式上,既別扭又尷尬,除非雙方特別對眼,否則很難成功。很可能兩個在生活中長久相處下來,會產生深厚感情的人,因為過早地把關系定位,而別別扭扭地放棄了在一起的可能。
記得馮小剛說過,有很多人在很多媒體上談論他,他都沒什么感覺,但有一次寧財神說了一句,他覺得說到根兒上去了,寧財神說,馮小剛的電影為什么可樂呢,因為他沒奔著喜劇去。
——很多東西是要順其自然的,你一旦太刻意地去追求,反而就得不到了。
婆媳關系應該也是這么個道理,千萬別強求,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