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999年大學中的流行語是“你出國嗎?”,2000年大學中的流行語是“你考研了嗎?”,而現在,大學中的流行語已經改成———“你網戀了嗎?”
東風夜放花千樹
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飛速發展,它改變了我們很多傳統的生活習慣,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有上網聊天。網絡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無論天涯海角,我們都能輕松地暢談。在網聊的同時,引起了另一種新的現象———網戀。網聊———網戀,幾乎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新公式,也成為e時代少男少女的一種新時尚。
大學校園本來就充滿著浪漫的氣息,大學生又對新事物有強烈的獵奇心理,且高校的網絡已經十分普及,因此在高校里上網聊天和網戀更為流行。很多大學生都熱衷于在業余時間里去學校機房、網吧或者在自己家里和網友們聊天,他們中間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網戀。
某師范大學的小蘭,平時很喜歡上網聊天,一次在網上認識了一個30歲的公司副經理,兩個人聊得很投機,漸漸地產生了好感,不久就墜入愛河。當筆者問她為什么會選擇網絡這種方式時,她說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太多遺憾和缺陷,人和人之間更多地表現出一種需要;而在網上,人和人之間是精神上的交流和慰藉,一般反映了人在潛意識當中的幻想,情感反而比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更為直接和純粹。網戀就因為與現實無關,戀愛本身也就更加能打動心靈。小蘭的想法在高校里具有普遍性。很多高校的學生之所以喜歡上網聊天以及網戀,就是因為網絡給我們一個毫無阻隔的無比寬廣的交流空間,大家不用彼此掩飾,因為本來就看不到對方。
北京某大學的小如的男朋友在上海讀書,也是在網上聊天認識的,她說她更喜歡通過網絡接觸很多接觸不到的人。她喜歡和天南海北的朋友們一起聊天。某政法大學的小張,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女孩子,兩個人聊得很投機,很快從聊天發展到網戀,等到兩個人見面后才知道原來都在一所學校里讀書。小張說如果不是網絡,他不可能認識她,更不要說戀愛了,網絡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
聯合大學的小亮告訴筆者,他們班幾乎所有人都上網聊天,很多人都有網戀的經歷。網戀已經成為高校里一道新的風景,如果你上網還沒經歷過“網戀”,你就會被人嘲笑老土了。
像雨像霧又像風
網戀真有想象中的那樣美好嗎?我們不應該過早的下結論。
中國新聞網3月21日發布了一條新聞:因為網戀,年僅19歲的北師大學生吳宏明(化名)只身千里奔赴重慶,當夢中纏綿被現實無情地擊破后,竟幾度殉情,差一點魂斷山城。去年剛考上北京師范大學的吳宏明,在聊天室里與西南師大一名化名為“小雨”的大一女生“碰出火花”。一來二往,倆人有了要見面的沖動。3月10日,吳揣著500元錢,坐火車來到重慶。然而網上強壯高大的吳在“小雨”面前卻瘦小斯文。“小雨”對吳堅決地說“不”。深陷情網的吳在重慶差一點投江自盡。像這樣的情況在網戀中經常出現,大學生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見光死”。當大家從虛幻的網絡世界里走出來的時候,卻發現他(她)和網上的他(她)有著很大的差異而無法接受。
在這個亦幻亦真的空間里,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對方到底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據報道一位英國帥哥發現與自己聊得火熱的美國妹妹卻是一個老太太。網絡在消除阻礙的同時,同時也失去了真實。
在大學生網戀中,有些人是抱著游戲的態度,不停地在OICQ(國內最著名的聊天工具)中搜索異性,熱聊三四天就迅速發展到網戀,失去興趣后繼續搜索。
還有一些人,沉溺于網戀無法自拔,造成身心的傷害,甚至荒廢了學業。《北京青年報》曾經報道了某市屬大學小朋的故事。他由于沉迷于網戀之中不能自拔,竟然一病不起,患上了抑郁癥。
到現在為止,網戀最終結局大多是以悲劇收場的,而且更可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網戀”從事違法活動,這嚴重危害到社會的安定。
對于以上各種問題,我們必須認真考慮一下引發的原因,而最主要的莫過于網戀的真實性的問題。每個人都對愛情有美麗的幻想,而網戀就是實現的方式之一。但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當我們只剩下精神交流的時候,也掩蓋住了真實的面孔。網戀在披上浪漫的面紗的同時,也把本來的面目遮蓋起來。返回現實時發現其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麗的時候,很多網戀就成了一場悲劇。
亦真亦幻難說愛
對于網戀的看法,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相信在這個網絡膨脹的社會中網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對網戀的不真實性不以為然。師范大學的小文認為感情本來就不是一個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如此,在網上也是這樣。網戀是否會有真實的感覺因人而異,作為一種交流的手段與現實中的談情說愛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換句話說,“網”在兩個人之間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重要的還是“戀”。
而一些專家和學生家長則認為網絡本身就是虛幻的、無序甚至是混亂的,在完全透明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現實要素,掩蓋了許多真正的面孔。如果說上網聊天還能得到精神的交流,而在網上談愛情卻因忽略了重要的現實環境,最終無法歸到現實中來,一開始就注定是要破裂的泡沫。畢竟戀愛和聊天是兩回事。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學生們為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甚至造成了精神上的傷害。北京市教委主任徐錫安和教育界的代表已經開始呼吁在學校中開設網絡道德課,想通過教育的力量來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到目前為止,關于網戀的評價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但我們不難發現,網戀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最重要的是看我們如何去引導。大學生還沒有踏入社會,還缺乏對社會的了解,缺乏人生經驗,在追求《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里那樣的網絡愛情時,卻往往忽略了某些現實因素的重要性。這也許就是為什么網戀成功率低的原因。
我們不能武斷地將網戀“判處死刑”,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不現實的事情,我們應該做的是將網戀引導到健康的道路上來,使其按照正常的軌道發展,這才是當前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或者說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