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163.com):精明而內斂的先行者
2005年11月,網易公司宣布丁磊被任命為CEO。時隔5年多后,中國互聯網最有實權的“首席架構設計師”從幕后再次走向前臺。實際上,用“復出”這個詞并不準確,因為他從未離開。從1997年創辦網易,丁磊的聰明、勤勉、低調與執著已成為中國互聯網一個令人贊嘆的符號。
自從把業務的重點轉向網絡游戲后,網易這四年來從未出手并購,卻把利潤和利潤率做到了第一,凈利潤比搜狐的收入還高。盡管囤積著30多億人民幣的現金和短期資產,丁磊卻說過要拿這些錢蓋棉被,預防互聯網的第二個冬天。這不過是玩笑罷了,精明而穩健的丁磊在等著打出下一張牌。免費電子郵箱已經做到全國第一,2005年門戶內容上新聞頻道的“瘦版”好評如潮,據說丁磊正秘密研發搜索引擎?
汪延(sina.com):帶頭大哥穩中求勝
2005年,新浪在內有管理權隱患、外有競爭者猛趕的情況下,汪延的團隊還是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在神六的報道中,sina新聞再次刷新頁面瀏覽記錄,確立了自己門戶內容的霸主地位;順勢推出的名人博客更是占盡了風光,一個徐靜蕾和一個李冰冰的博客,所吸引的人氣就相當于一個門戶頻道的流量;在搜索引擎上,新浪愛問更是讓汪延信心爆棚,力圖三年做到全國第一。
中國互聯網的帶頭大哥不好當,從王志東、茅道臨手上接過CEO的擔子后,踏踏實實干實事的汪延繼續保持了“網絡CCTV”的強勢,不簡單!
張朝陽(sohu.com):時尚先生瞄準下一個狂歡夜
2005年,張朝陽最開心恐怕就是這兩件事: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獨家網絡合作方和網絡廣告的收入已逼近新浪。上個世紀末,當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海龜博士張朝陽創辦搜狐,這個互聯網的時尚先生每到一個大學演講,都會引來粉絲的瘋狂尖叫。sohu上市了,盡管股價被“低估”,張朝陽依然堅信自己的矩陣哲學,希望借助多點開花,再次統領網絡門戶的江山。
北京城癲狂的“搜狐豪情不夜天”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很可能是張朝陽的新一個“圣火狂歡不夜天”。
王雷雷(Tom.com):將門商人的無線風光
當王雷雷領軍的TOM成為中國最大的SP公司時,我不得不為這位成功的CEO鼓掌。TOM的確是一個很另類的門戶。這個在五年前購買了163.net電子郵箱、鯊威體壇和美亞新聞等網站整合成的“第四門戶”除了擁有雄厚的資本口碑,再沒有特別之處。然而,最近三年的無線增值業務春天,讓出身將門的王雷雷找到了互聯網的溫暖。
在2005年的神六報道中,業界評論TOM實際上退出了門戶的競爭。實際上在2004年TOM就已經有了更準確的定位。王雷雷把Tom轉變成為了一個“致力于成為針對年輕人和時尚人群的內容集成商”。正是這個成功的轉型,TOM在無線增值領域確定了自己的領先地位。短信彩信的產品創新及與無線音樂服務的增強,創造了TOM在2005年第三季收入及盈利的歷史性新高。
方興東(Bokee.com):談笑間博客遍地開花
2005年,無論你是獻上鮮花掌聲還是拍出板磚,你都不能否認,作為博客的標志性人物高舉web2.0大旗的方興東,在2005年發動了一場博客大眾化運動。這場博客運動,顛覆了互聯網的傳播概念,更讓傳統媒體和早期的門戶網站汗顏。
2005年春,博客網率先獲得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方興東的示范作用下,其他web2.0網站也先后獲得風投。可以說,沒有方興東,就沒有2005年風光無限的博客和BSP們。
洪波(donews.com):勤奮好學的業界標兵
在某種意義上,許多IT和媒體人上donews就是沖著洪波去的。作為donews的總編輯,keso的勤奮、敏銳、公正的業界分析,已經成為了donews的一個商標。作為中國的第一博客,keso的新聞點評、業界前瞻都非常受到博客們的歡迎。keso的rss訂閱數在國內的各種博客訂閱服務里是最高的,成為最有影響力的“私傳媒”,有人甚至開玩笑說“讓keso去讀日志,我們來讀keso”。
張靜君(AnyP.cn):映日荷花別樣紅
2005年十月,在中國互聯網十周年的紀念活動里,閃現了早年在互聯網江山呼風喚雨的IT女強人張靜君的身影。在5年多前賣出163電子郵局后,張靜君似乎慢慢淡出了公眾視野。2004年張靜君再戰互聯網創建了博易anyp.cn。2005年的博客與web2.0大潮,讓張靜君和她的anyp個性化博客服務成為博客類網站的新亮點。也許是163電子郵局買賣的陰影,張靜君一再強調anyp不接受投資,在2005年春拒絕了博客中國并購成新bokee的方案后,張靜君仍勝似閑庭信步,不炒作不喧嘩,穩健地走著純粹中國人自己的博客之路:“anyp要做中文博客社群的領先者”。
馬化騰(QQ.com):綠樹成蔭子滿枝
當騰訊在2006年正式更換了小企鵝標志后,我們才發現,今天的QQ擁有的不僅僅是中國互聯網最龐大的用戶群。從最初模仿國外聊天工具ICQ起家,馬化騰的騰訊今天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前景的互聯網公司。在即時通訊領域,QQ一枝獨秀,MSN、UC、網易泡泡等后來者難以撼動江山。從QQ中衍生的增值服務足以讓馬化騰賺個盆滿缽滿:無線增值、Q幣消費、休閑游戲....這些正是網絡最有錢途的業務。上線才兩年多QQ.com更是讓老牌門戶膽寒。2005年在門戶流量上,QQ正趕超sohu。至于超過sina,這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陳一舟(千橡集團董事長):輕舟已過萬重山
賣掉chinaren后陳一舟一度淡出大眾視野。2005年底收購國內最大的IT和媒體寫作平臺donews后,陳一舟將帶著一個捆綁好的矩陣大“錢箱”到納斯達克收錢。硅谷的互聯網投資商人陳一舟眼光很毒,總是能把握住最準確的業界趨勢。上一輪互聯網高潮是chinaren同學錄,這次他買下的是web2.0概念的社區mop和donews。當眾多的BSP、SNS們都在吹牛皮自己有多少百萬用戶的時候,長袖善舞的陳一舟已經帶著熱熱鬧鬧的BT青年,穿過萬重山向大洋彼岸進發了。
竇毅(BLOGBUS.com):我自橫戈向天笑
佩服竇毅,在于他的大膽。在web2.0網站商業模式尚成疑問的情況下,身處博客第二陣營的BLOGBUS就開始了“中魚吃小魚”的游戲。BLOGBUS資金并不充裕,自己正在謀求第二輪的融資,膽識過人。